思覺失調 停藥易惡化或致認知功能障礙 無法復原

思覺失調 停藥易惡化
或致認知功能障礙 無法復原

【本報訊】本港每年有逾千宗思覺失調新症,病人至少要服藥兩年,但有調查發現,分別有25%及14%的早期及長期思覺失調病人會自行停藥,原因包括抗拒藥物副作用、怕尷尬或誤以為自己已康復。專家指,自行停藥可令病情復發惡化,呼籲病人及其家人要依從醫生指示服藥。
記者:陳凱迎

香港思覺失調學會(基金)訪問484名來自公院精神科門診的思覺失調病人,早期及患病五年以上的長期病人各佔一半,結果分別有38%和17%的早期及長期病人會忘記服藥;自行停藥的比率分別有25%及14%。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教授陳友凱表示,病人常因抗拒副作用、怕服藥引起尷尬,或自以為病情好轉而停藥。
陳說,僅一成以下的思覺失調病人可在醫生建議下停藥,曾有一名20多歲的女病人,雖在醫生監督下停藥,但第二次復發時,病情惡化至出現記性變差及無法集中等認知功能障礙,無法復原,顯示停藥存在令病情復發或惡化的風險,病人自行停藥問題更大。
本港的思覺失調病人以15至25歲的青少年為主,今年27歲的陳小姐,15歲時已經常情緒不穩,擔心被人插贓嫁禍,甚至政治迫害,「一諗就諗一、兩個鐘」。她求醫後證實患思覺失調,但母親對此病相當抗拒,「一發現我有藥就丟晒」;堅持服藥的她病情曾好轉,但畢業後加入教育工作,因怕上司知道自己有病而自行停藥,結果復發須入院治療,至現時才再穩定病情。
17歲女兒患思覺失調的許太也表示,女兒曾因藥物致肥的副作用自行停藥,須多番游說才肯用藥控制病情。

新處方減副作用

陳友凱說,這些個案都反映患者對用藥抗拒,今年度施政報告指醫管局會修訂指引,讓病人可獲處方包括思覺失調在內的新精神科藥物以減少副作用,雖對病人有益,但病人也要注意,新指引並非包括所有昂貴新藥,部份新藥也存在如致肥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