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官場濫權行賄「反腐第一劇」熱爆

揭露官場濫權行賄
「反腐第一劇」熱爆

一部反映內地官場腐敗、社會墮落的話劇《這是最後的鬥爭》,日前開始在內地城市巡迴演出,所到之處大受歡迎。該劇被譽為內地20年來「最大膽說真話」的舞台劇,是「反腐第一劇」,但面世之初備受壓力,當局百般挑剔,屢改台詞,最後中共高層拍板才得以生存。該劇明年將赴紐約百老滙演出。

該劇由軍方劇作家孟冰編劇、中國國家話劇院排演。話劇院院長周志強稱,由於該戲一針見血指出社會目前種種現狀,如官員腐敗、行賄受賄、濫用職權等問題,被中宣部盯上,差點不能上演;後經12次修改,甚至一度改名叫《大團圓》,才得以在天橋劇場小範圍上演。

中宣部修改敏感台詞

不料觀眾反應熱烈,奔走相告,多稱「意料不到這麼大膽」,甚至懷疑演出「不會長命」,早晚會被「槍斃」。因太受歡迎,經領導再三討論,考慮到其嚴肅主旨和現實意義,才把劇名改回《這是最後的鬥爭》。而中宣部也不得不派人跟進,邊修改太敏感的台詞,同時收集社會反應,觀察演出效果。
該劇經中共政治局討論後,今年8月主管意識形態的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親自觀看,並讚該劇是「反腐好教材」,該劇終獲「准生證」,在國家大劇院隆重上演,一炮而紅,場場爆滿。

內地著名話劇演員雷恪生飾演的老幹部教訓兒子。

話劇中的高幹家庭全家福。

明年進軍百老滙公演

該劇不但批判性強,台詞也精采,有大量取自現實生活對白,例如「那個時候(改革開放前),天是藍的,沒有那麼多污染,理髮店就是理髮,醫生是不收紅包的,學校是不掙錢的,照相是要穿衣服的,牛奶是可以放心喝的」等,觀眾對這些針砭時弊的台詞拍案叫絕,捧腹不已。據悉該劇本月初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包括珠三角公演,明年將赴美國百老滙演出。本報記者

劇情簡介
高官兒貪污 三代情義對決

除夕之夜,中共退休高官何光明的小兒子何曉明因非法集資敗露,決定逃到國外前陪父母度過最後一個除夕;而揭發者竟是自己的外甥小劍;大哥何大明期望弟弟主動向當局坦白,自我救贖;二哥何二明對社會黑幕深惡痛絕,但為生存不得不躋身其中,良心備受拷問。
在這個本該團圓歡慶的夜晚,何家三代卻面臨金錢與信仰、堅守與背叛、正義與親情的殘酷抉擇。一家之主的何光明為社會腐敗墮變痛心疾首,在除夕的鐘聲和窗外鞭炮聲聲中,這個看似和睦的家庭,正進行一場關於信仰、良知的心靈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