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今日閉幕,將通過決議把「十二五規劃」(即2011至2015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提交明年全國人大討論。內地專家透露,十二五規劃或將居民收入要與國內生產總值(GrossDomesticProduct,簡稱GDP)同步增長列入規制,以控制收入差距擴大。換言之,預期今後五年,內地GDP年增7%以上,居民應將按此比例加薪。有港商憂慮,內地營商人力成本勢將因此大增。
為期四日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重點議題是研究要提交明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討論的十二五規劃。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參與十二五規劃調研的專家蘇海南,近日對內地媒體透露,中國近10年居民收入增長幅度不如GDP,因此十二五規劃將寫入居民收入要與GDP同步增長,以解決國富民窮、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
蘇海南表示,改革收入分配、提高國民收入水平,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要求勞動報酬、居民收入增長追上經濟發展的速度。他表示,早前內地媒體廣泛提到「國民收入分配倍增計劃」(即未來五年國民收入翻一番),是日本用詞,不是政府文件行文風格。但他指中國要學習借鑑日本經驗,讓居民收入增長與GDP增長同步。
內地員工未來可加薪7%
蘇海南指,在2004至2009年期間,儘管內地職工工資每年都上漲,但居民整體收入增長還是跟不上近10年GDP的10%增長速度,國富民窮、貧富不均情況嚴重,要求居民收入增長與GDP增長同步,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有專家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GDP增長調控目標或在7%至7.5%之間,換言之,按蘇海南的說法,內地員工未來五年,每年加薪幅度可達7%或以上。
近年來,內地當局為提高居民收入,已出台不少新政策及措施,包括各省(區)市都修訂最低工資標準,例如廣州、深圳最低工資已超過千元人民幣。當局現在又傾向於在十二五期間,推出工資集體協商制(即工人工資要與資方一起商量決定),甚至要定期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來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
擬糾正國企不合理高收入
除上述舉措外,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還透露,未來當局還會通過稅收改革、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問題。
王小魯建議,一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把全體居民基本納入社會保障覆蓋範圍;二是糾正一些國企部門不合理高收入問題,並杜絕腐敗、公共資金流失、灰色收入、壟斷行業過高收入等現象。人民網/中新網
未來5年拉近貧富距離招數
‧規定居民收入增長要與GDP增長同步
‧推出工資勞資雙方集體協商制
‧出台定期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的政策
‧通過稅收改革拉上補下(例如開徵房產稅等)
‧把全體居民(特別是包括農民)納入社會保障覆蓋範圍
‧糾正部份部門和國企不合理高收入問題
‧杜絕腐敗和灰色收入
‧解決壟斷行業過高收入現象
資料來源:綜合內地媒體
貧富不均兩極化 危及中共政權
內地當局要將收入增長與GDP增長掛鈎,以提高國民收入水平,其原因在於30年來中國的經濟長足發展,但國民生活卻貧富不均,兩極分化嚴重,導致社會矛盾層出不窮,已對中共政權構成嚴重威脅,分配制度改革是勢在必行。
今年第2季度,內地GDP已達13,350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滙儲備至今年9月更高達26,483億美元,繼續世界第一。但中國人均GDP卻排全球105位,不及日本1/10;人均外滙儲備不過2,000美元左右,約為日本的1/4。
1.5億人未達最低貧困線
更嚴重的是,中國的財富主要在國庫,以及佔總人口不到10%的私營企業手中,80%以上民眾無法分享。中國商務部日前曾坦承,全國還有1.5億人未達到聯合國「一日一美元收入」的最低貧困線標準,人均只有約0.5美元。巨大落差導致社會貧富懸殊嚴重,社會衝突此起彼伏。
一項用來判斷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調查顯示,中國的基尼系數從1978年0.18,至1994年0.467,到去年已突破0.5。根據國際慣例,基尼系數在0.3以下為最佳狀態,0.3至0.4之間為正常,超過0.4為警戒狀態,達到0.6則屬社會動亂「隨時會發生」的危險狀態。這說明,中國的貧富差別已達到非常危險程度。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