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會為了自己的朋友或自己敬重欣賞的人,即使眾口一致,數落着那個人,那人被菲薄,被誤解之時,仍能挺身而出,為那個人說幾句話?有誰能做到,通常不加多一把口,不也踩上幾腳已經算是厚道的了。
小圈子的輿論,能把一個人變成箭靶,大圈子的輿論也未必全是公道話,跟紅頂白;人之常情,但是這種常情會害死人,累死人,會寃枉了人。
當年張愛玲替電影公司寫劇本,交出的貨人家不滿意,還誣她騙錢呢,當其時也,主其事的人何曾為她說過一句話?才會有在客居的城市她獨上高樓,萬念俱灰,寫信給病中的丈夫說是連某夫婦也不再是朋友了……這樣的牢騷話。
也許自閉得太久了,已別無選擇,當年傷她心的,後來變成了唯一的,且將自己的作品托孤一般托付的人,還能怎麼樣呢,這樣的孤苦無依,稀稀落落的掌聲喝采才響起,未來仍然不可知,帶着那早已碎了的心在人世討生活,那是她此生人的黑暗時期吧。
其實人世間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呢,或遲或早,每個人都要面臨年壽的有時而盡,她那麼心高氣傲,那麼敏感纖細,偏是不懂得選擇──朋友、丈夫、事業、學業,都是在錯誤的時刻做出錯誤的決定,連真正能為她分析得失,提供好意見的人一個也沒有,命運如此,夫復何言。身後的哀榮又如何,實在不及能夠早些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即使不是伯樂,在重要關頭,講幾句好話有這麼困難嗎?我就不相信當年審核她劇本的人,才華在她之上,然而一般的電影公司總是如此,尤其劇本這一瓣,永遠是外行領導內行,有權審批的人得把口,似乎不把你彈得體無完膚就表示自己不夠權威。落難香江的張愛玲,虎落平陽之時,恐怕畢生難忘這寄人籬下,賣文餬口,還要讓不懂她的人說三道四的生涯吧。她的真伯樂要幾十年之後才真正出現,而彼時她幾乎已是油盡燈枯,而更有趣的是,當年踩她一腳加一把口的人也順勢回過頭來肯定她,讚美她得她好開心,時移勢轉的她卻仍是被命運播弄着,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