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諺說「別咬餵你的手」,勸洋漢洋婦得人恩惠切勿反噬,異曲同工的恐怕是「吃飯的地方不拉屎」─最近《非單親關係》有巧妙引用,令人捧腹。不過我們即使熟習西洋禮儀,還是覺得哪吒三太子比較親,動不動就當眾表現削骨還父割肉還母,而且不理出發點是否避免牽連無辜家長,單單為反叛的姿態陶醉。請看亦舒理直氣壯的示範:「愛玲女士曾說,抄她文字文筆的人不少,以致她猛然一瞧,仿佛是做夢時寫的(大意)。抄她的人是極多,可是大都能青出於藍,把三十年前的張愛玲時代化鮮明簡化,讀者看慣抄襲的貨色,反而覺得如假包換的張愛玲難以接受」。快!快!羅湖城賣A貨的老闆還等什麼,原句用來打廣告,身價大升不特已,包保教FendiLV們含羞掩面逃之夭夭。
我真倒霉,明抄暗抄的小張假張新張歷年閱讀不少,倒從未見過青出於藍的例子,最多只去到藍藍瘀瘀青黃不接的尷尬地帶,當然其中不乏聞之色變的「午夜凶玲」─包括年幼無知有樣學樣的區區在下。上世紀四十年代迄今龐大的張襲團,由東方蝃蝀到蕭麗紅到鍾曉陽,管他《千江有水千江月》還是《名門閨秀》,縱使紅極都不過一時,應了《停車暫借問》那個「暫」字。勝於藍?哈哈哈。抄手有「時代化」的膽識和能力尚好,最怕是那些自以為是的「鮮明簡化」,內地版把《天才夢》印成《天才林夕》已經夠觸目驚心了,還要一簡再簡?啊,忽然想起皇冠出版社一直將《借銀燈》的「我看的不是電影而是電影裏的中國人」植作「我看的不是電影裏的中國人」,簡到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