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透視:Google踏上綜合企業路 - 李大同

環球透視:Google踏上綜合企業路 - 李大同

Google近期動作多,最新公佈的項目包括發展風力發電及成功研發自動導航汽車。惟有股東及分析師對Google巨資研發這些項目感不滿,認為既然公司手持巨額現金,應發展與核心業務有關項目,又或用來併購或回購,令股東受惠,而非浪費金錢在這些「古靈精怪」的科研發展上。
不過,大同卻看到Google高層的洞見力,令公司向着全球性綜合企業之路邁進,讓所有人未來生活都離不開這公司,其未來賺錢力不容少覷。

投資古靈精怪 廣告效益巨

以美國人為例,他們每日花在駕車時間平均1小時。Google成功研究汽車自動導航系統,就已改變我們未來的時間管理,將花在駕車的時間和精神轉化生產力。當各駕駛者在路上使用Google提供技術的自動駕駛系統、用互聯網與世界接軌、用Google搜尋引擎、用Gmail及Google文件處理文書,你說這可為公司帶來多少廣告收入呢?可見其發展及投資絕不是浪費金錢。據CBInsights資料顯示,Google今年至今已收購23間企業,較競爭對手微軟的零收購進取。
一直有分析師質疑,Google仍是增長股嗎?Google第三季營業額按年增23%至72.9億美元,發展成績有目共睹。雖然股價今年至今仍微跌近3%,但上周五已大升逾11%至601美元。
Google在搜尋引擎業務中,仍是發展超前的業界一哥,林林總總的周邊項目也帶來巨額回報。當年Google宣佈進軍智能手機時,不少投資者不看好。但據行政總裁施密特(EricSchmidt)最近表示,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的廣告收益已完全超過研發成本,YouTube的廣告收益每年亦高達10億美元。
如果有股東仍質疑Google的投資方向,可參考「Google股東手冊」中,創辦人佩奇(LarryPage)及布林(SergeyBrin)已明確指出:「我們的企業環境快速改變,並需長遠投資。在面對大有可為的新機遇時,我們不會猶豫地作大額投資,並不會因短期盈利目標而放棄高風險及高回報投資項目。」
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