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銀行業濫批收樓通知的事件,上周有越演越烈之勢,全美50個州分的檢察總長就此展開聯合調查。
專家指出,當地銀行已無限期押後收樓程序,但火頭有燒至按揭抵押證券(MBS)銷售手法的迹象,加上一觸即發的訴訟潮,銀行業整體有機會因此錄得數以千億美元的虧損,拖累銀行股上周表現斯人獨憔悴。本周有花旗、美銀、摩根士丹利及高盛等多家大銀行,公佈第三季業績,將成為左右美股走勢的主要動力。
房屋業權亂 樓市難復蘇
美國檢察機關近日表示銀行業在批出收樓通知上,採用「機械式簽署者」(Robo-Signers)做法,令到業界要押後收樓程序。「機械式簽署者」是指銀行當中負責簽署收樓通知的職員,不加審視相關借貸文件,如橡皮圖章般不斷批出收樓通知。
RochdaleSecurities分析師RichardBove指出,銀行業押後收樓程序不會持續太久,即使能夠重展收樓程序,後遺症最少延伸4至5年。
Oppenheimer分析師ChristopherKotowski指出,雖然銀行業未有因應高漲的斷供潮增加人手,令漏洞出現絕對責無旁貸,但由於無迹象顯示有出現「收錯樓」的情況,故相信事件對銀行業商譽的影響應不會太大。
然而,引發次按風暴的按揭證券化問題,再次令美國房屋的業權問題浮上水面,估計樓市危機要走出陰霾仍需更多時間,令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持續受壓。
有分析師指出,隨之而來的後遺症才是問題的核心,估計最後銀行業整體有可能要付出高達1000億至2500億美元(約7800億至1.95萬億港元)的代價。
分析指銀行可輸兩萬億
事實上,市場憂慮銀行的借貸手法出現同樣的漏洞,或令火頭蔓延至MBS的銷售手法上。對冲基金BranchHillCapital指出,美銀或需要從房利美、房貸美以及私人投資者手上購回逾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元)的MBS;另一邊廂的摩通則已經增加相關回購撥備50%至30億美元。此外,亦有分析師預期,銀行業往後數年的相關訴訟費用或達30億至40億美元。
銀行業前景烏雲蓋頂,拖累KBW銀行指數上周急挫4.5%。而本周多間華爾街大行包括花旗、美銀、大摩及高盛等將公佈去季業績,屆時市場除聚焦一眾大行上季的表現外,相信亦會留意事件對銀行盈利的影響的最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