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與發展商合作建發水樓「搵銀」早有前科。港鐵及長實位於將軍澳的樓盤日出康城首都,原來准建面積只有146萬平方呎,但落成最終面積接近190萬平方呎,發水比例達29%。港鐵與長實另一樓盤大圍名城也發水發得淋漓盡致,一個建築面積聲稱1,030平方呎的單位,若扣除露台、工作平台及外牆這些對業主用處不大的發水設施,業主真正可用的實用面積只剩615平方呎,實用率不足60%。
大單位比例顯著增加
名城是港鐵近年發水最嚴重樓盤之一,除了面積不實用,原來38平方呎的窗台連同預製組件,竟發水至57平方呎,以成交價推算,業主要花逾41萬元購入窗台。此外,首都的單位窗台總面積近7萬平方呎,名副其實賺到盡。除了窗台,首都在2樓及3樓設有24萬平方呎的停車場,以及約50,000平方呎會所。
環保觸覺早前調查發現,24個近年落成及興建中的港鐵上蓋項目,單位平均面積855平方呎,三房大單位比例更顯著增加,部份樓盤甚至全部是大單位,沒有顧及本地用家要細單位的需要。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