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候鳥天堂腹背受敵。正當南生圍受到恒地發展項目威脅,對岸深圳灣(香港稱后海灣)已密密填海建豪宅。環保人士稱,深圳不斷填海建屋,沙泥等沉殿物、城市排出的污水,都會威脅香港后海灣的生態。
深圳灣已規劃填海地面積多達49公頃,但內地工程缺乏有效監管,目前已填海的面積多達56公頃,足足等於三個維多利亞公園。受填海工程影響,深圳的紅樹林濕地在20年內減少近一半。海水受到污染,從前盛產蠔的寶安沙井基本上已停止作業,沙井蠔如今多來自珠海。
濕地或變陸地
綠色力量科學與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表示,根據水流分析,目前仍難以百分百證實對岸發展影響本港的濕地生態,不過,沉澱物有可能改變既有的水流方向,令紅樹林向海面外移,而原本是紅樹林的濕地,則可能會變成陸地。此外,自然環境若發展成住宅,城市生活定有污水排出,后海灣的水質必受影響。
鄭睦奇表示,受內地工廠等因素影響,香港后海灣受污染程度一直嚴重,雖然在最近十年有所改善,但水質依然是相當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