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打壓不倒實際需求,內地樓市即為最佳寫照。內房股受心理影響長期落後大市,其中最嚴重一隻是打正旗號專攻內地樓房產業的中國地產(1838),現價遠離上市招股價與07年高峯,與資產及盈利兩大基本因素大幅脫節,可視為炒落後的首選對象。
進入中期反彈大浪
中國地產上周收2.55元,重站10日平均線之上,經10月初短暫調整後,呈旗形突破,周線圖以「圓底」往上挑戰4月高位2.72元,一旦破位,即可進入中期反彈大浪。目標4.32元,是以高峯6.50元跌至0.81元見底,累跌5.69元後的黃金比率0.618倍反彈幅度推算,雖較現價有69%上升空間,但計及兩大基本因素,仍然「平通街」!
中國地產07年2月上市,招股價3.60元,至今仍潛水29%,比歷史高位6.50元,更低達61%。不合理是09年度(12月年結)盈利已大幅回增14.6倍至96.1億元,更超越上市時07年度盈利79.3億元達21%,但股價卻遠離招股價與高峯價,提供難得的低位收集機會。
中國地產主力發展上海房地產,收益來自物業銷售、租賃與管理。09年度每股盈利5.31元,PE低至0.48倍,因盈利中有120億元來自物業公平值,其參考性不大,而2010年上半年也有76.8億元出自公平值收益,但總可反映出其NAV的豐厚程度。
NAV每股19.12元
中國地產今年6月底NAV每股高達19.12元,現價PB低至0.13倍,較華潤置地(1109)PB2.24倍,大幅折讓94%。「龍頭」與「龍尾」PB應有差距,但與同為主攻上海物業的湯臣集團(258)現價PB0.45倍比較,也有71%折讓,其超平程度只能以兩個字形容:離譜!
深信地產股的盈利必然是來自手上有多少土儲,土儲價值則反映在NAV上。中國地產NAV一直未被股價作出較合理的反映,或可能與今年6月底總借貸達45.9億元,其中7.8億元須在1年內償還有關。計及資產負債率為10.4%,實在穩妥安全。
潛在價值將獲釋放
內地樓市雖仍要面對中央不斷加強打壓的威脅,但中國消費力之強,前所未見,其中一個最大動力,是來自取消戶籍制度與城鎮化,勢將掀起人類歷史上一次最大的移民潮。透過城鎮化,國民對樓房需求只有更大更殷切,而中國地產有的是豐厚土儲,足以應付未來多年發展所需,其「潛在價值」將獲全面釋放,股價勢必水漲船高,爆升可期!
遠低於當年私有化PB
上周五儀征化纖(1033)曾傳私有化,一度爆升21%。私有化3個字,是股民最喜歡聽的字眼,買中私有化股份,一朝發大財。
中國地產曾經私有化,然後再上市。中國地產前身是太平協和,以前代號諧音「洗衫板」(438,現為彩虹電子所用)。03年,汪世忠以PB0.45倍的條件,將當年的太平協和私有化,小股東不滿,但亦無可奈何接受。
07年,汪世忠將太平協和包裝過,變成中國地產,招股價的PB是0.75倍。汪氏以低PB私有化太協,然後以較高PB再將其再上市,算盤打得很響,大賺差價。
萬料不到,現在小股東買回中國地產,只須付PB0.13倍,較當年太平協和私有化的PB0.45倍,低七成!
中交建指向9.4元
2)中國交通建設(1800)上周五以大陽燭姿態,升至7.77元收市,剛突破7月上次反彈高位7.66元,直指目標價9.40元,預期升幅21%。
中交建去年衰足1年,累跌27%,與大市背馳。今年預期反彈,追回失地。以去年6月高位11.50元跌至今年5月低位6元,累跌5.50元計,黃金比率0.618倍反彈目標在9.40元。
中交建是內地基建「龍頭」,背景與實力雄厚,07年時PB曾高至7.40倍,與現價PB1.86倍比較,當年可能過龍,但以現時國企指數只比歷史高位低34%計,現價PB1.86倍則肯定十分落後。
即使中交建升抵目標價9.40元,其PB仍只回升至2.25倍,相對同業如株洲南車(3898)現價PB6.05倍,折讓仍高達63%,可見中交建現價如何偏低,趁早上車仍有着數。
高彰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