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夫婦入不敷支 每月欠$3000買債券收息幫補生活費

退休夫婦入不敷支 每月欠$3000
買債券收息幫補生活費

退休夫婦每月收入不足支付使費,需靠存款補貼,擔心所持365萬元現金,不足應付餘下退休生活。專家建議,扣除應急錢後,可將部份現金投資債券,以所得派息彌補尚欠生活費,同時為資產增值。
記者:黃碧珊 攝影:羅君豪

姚氏夫婦有兩所完成按揭物業,一所自住,另一所出租,扣除差餉及管理費,每月淨租金收入1.4萬元。除銀行活期存款270萬元,於內地銀行有82萬元人民幣作3個月定存,平均每月收息約1300元,加上股息及租金,每月收入約2.2萬元,但每月使費2.5萬元(表1),尚欠3000元需提取存款支付。

擁365萬現金 部份轉投資

雖然資產逾1700萬元,但姚先生表示,「每月從銀行提取現金,擔心現有存款及股票不足應付往後生活費,希望運用270萬元存款投資增值。」假設姚氏夫婦每月收入及開支不變,以每年通脹3%計,每月所欠3000元,共需174.8萬元才滿足30年尚欠的生活費。

黃敏碩

康宏證券及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表示,姚氏夫婦手持365萬元現金(圖1),足夠應付所缺生活費,惟建議將現金投資較高息工具。雖然活期存款達270萬元,但現時存款利率「超低息」,年利率0.01厘,每月收息僅22.5元。由於姚氏夫婦年事已高,黃敏碩建議保留70萬元作應急錢,餘下200萬元投資基金,分散風險及爭取較高回報(圖2)。

因姚氏夫婦已退休,債券應佔基金組合較高比重,建議債券、股票及期貨管理基金,分別為50%、30%及20%(表1)。股票可投資金磚四國,黃敏碩指金磚四國是新興市場最大的經濟體系,經濟增長迅速,而且四國股市受歐元債務危機影響相對較少,可作中長線持有。
債券可減低股市調整的壓力,其中部份亞洲國家出口數據持續得以改善,拉動區內經濟發展,加上熱錢流入亞洲,利好亞洲債券表現。管理期貨基金則與債券及股票相關性低,可有效地控制組合風險。

買人債可財息兼收

部份債券設每月派息,按鄧普頓環球債券及亞洲債券基金截至8月底資料,年息率分別3.61厘及2.25厘,假設各投資50萬元,每月共收息2400元。
除以債券基金派息彌補生活費,建議調回於內地定存的人民幣至人民幣債券,按上月中國銀行發售的人債,2年期票面年息率2.65厘,較在內地作3個月定存息1.71厘高。
假設將82萬元人民幣(95萬港元)作人債,年息2.65厘,比較內地定存,平均每月利息多約750元,加上債券基金收息2400元,每月收息共增加約3150元,足夠補充生活費。此外,市場認為人民幣具升值壓力,亦可為資產增值。

個案

讀者:姚先生(70歲)、姚太(63歲)
狀況:退休人士
月入:2.2萬元
每月支出:2.5萬元
資產:自住物業市值550萬元、出租物業市值450萬元、自用車位市值80萬元、股票市值約270萬元、現金365萬元
目標:運用資產補足生活費

股票建議
沽中鐵中冶 換馬中銀

在股票投資方面,黃敏碩認為,已退休的姚氏夫婦部份股票組合宜換馬。

南車時代盈利前景看好

他指出,姚氏夫婦的股票組合以大型國企為主(表2),大部份可繼續持有,惟建議現價沽出行業毛利率正收窄的中鐵(390)及中鐵建(1186)、毛利率受壓的中冶(1618)、面對政策風險的花樣年(1777)及預期增長較遜的中國銀行(3988),伺機換馬至盈利前景被看高一線的南車時代(3898),及具人民幣業務優勢的中銀香港(2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