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中國、拉美經濟潛力大 - 貝萊德

萊德有理:中國、拉美經濟潛力大 - 貝萊德

新興市場大致可分為「資源出口國」和「資源消費國」兩類。前者透過豐富石油、礦物、農作物等商品資源取得外滙收入,從而改善國民生活質素;後者則購入天然資源以配合內需。它們之間的互動為新興市場注入龐大增長動力。拉丁美洲和中國正是其中表表者。

拉美資源配合中國內需

拉丁美洲是全球原材料出口「基地」,例如智利是銅、鐵等基本金屬的主要出口國,而巴西除擁有大量金屬資源外,玉米、蔗糖、咖啡豆等農產品的出口亦是全球數一數二。巴西07年於里約熱內盧附近的海床發現多個油田,一旦成功開採,可令該國搖身變成主要產油國之一。全球競逐各樣商品,拉美地區豐富的原材料資源為其取得大量收入,並藉此促進經濟。
目前,巴西、智利、秘魯等拉美國家正利用出口所得收益來完善基建、教育等,同時積極發展內需,以分散依賴出口所造成的風險。我們預料,拉美地區在未來仍可繼續保持「資源出口國」的優勢,而消費市場的壯大亦令當地經濟增長取得更佳平衡,有利長遠發展。
提起消費市場,當然不得不提擁有13億消費人口的中國。除衣飾、電子產品等「非必需消費品」外,中國城市化發展對天然資源的需求,在全球地位舉足輕重。當地政府近年致力把經濟由出口主導轉型內需主導,投資重心亦從沿海省分轉向內陸。在有關政策支援下,城市化發展不只限於北京、上海及廣東等沿海地區,內陸城市如瀋陽、武漢、重慶等,均顯出躋身全球一線城市的潛力。
中國去年的城市化比率為46.6%,與2020年達60%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隨着人口不斷從農村向城市遷移,中、西部地區對房屋、公路、排水工程、鐵路及電力等建設,料將拾級而上,對各類基建材料如水泥、鋼材及能源如燃煤、石油等商品的需求亦因而上升。另外,中國居民收入漸高,對糧食需求亦相應增加。因此,拉丁美洲的資源供應正好與中國龐大需求一拍即合。
總括而言,拉美地區和中國充份反映了新興市場內的兩大經濟增長動力。對於有意捕捉新興市場潛力的投資者而言,對兩地的潛力不容小覷。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