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上周公佈9月會議紀錄,內容進一步鞏固市場對美國將推次輪量化寬鬆行動(QE2)的預期。會議紀錄顯示,由於經濟仍疲軟及物價有續跌迹象,聯儲局不但曾討論是否實施QE2,且曾研究多種不同方法來施行。當中除討論直接買入國庫券外,更考慮訂立通脹目標,作日後調整政策依據。
但筆者認為,美國8月份CPI為1.1%,扣除食品及能源項目後為0.9%,並不是十分令人憂慮水平。在當前美元疲弱情況,各類天然資源,包括農產品、基本金屬,及貴金屬等價格,自年初以來已顯著上升一成至四成不等,因此聯儲局根本毋須擔心通脹會續跌,因由原材料帶動的入口價格上漲,將很快臨到美國以至其他以美元為計價基礎的地區。
QE會上癮 美恐續推
筆者認為,聯儲局真正憂慮的所謂物價下跌,應是自金融海嘯後一蹶不振的房產價格。美國近日更鬧出有關房屋接管權的醜聞,在房市原已甚弱情況下,若沒新一輪救市行動,整個房市、按揭以及按揭證券市場勢將進入冰凍期。
美國經濟不景及失業率上升,約四分一房屋都出現低價大幅拋售。以邁阿密豪宅區為例,當地房價相對金融海嘯前已下跌逾半。聯儲局透過QE把大量資金投入市場,目的是要令資產價格回升,穩定消費信心,更重要的,就是為即將舉行的中期選舉造勢。
筆者一直認為QE並不能改善實體經濟,只是拖延時間,如果QE真的能令經濟「起死回生」,那QE1已可解決問題,為甚麼還要推QE2?而日本也不需要20年來不斷實施QE。
因此,QE就如吸毒一樣會上癮,筆者大膽估計明年中前,美國經濟會再次明顯放緩,年底前聯儲局將有需要加推QE3;未來一年美國所預算的1.3萬億美元財政赤字,實際將由美國印鈔全數買入,持有美滙及美債的風險不言而喻,也難怪今年來農產品及金屬價格大升特升。
港面臨新一輪加價潮
美國印鈔導致全球資金氾濫,近期香港股市及樓市似乎都在「享受」這一波熱錢流入,惟在聯滙不變前提下,筆者預期未來好幾個月份,香港通脹率將會因美滙下跌及大宗商品價格上升而拾級而上,衣、食、住、行將面臨新一輪加價潮。因此,在資產價格上升的同時,投資者需留意當中所得利潤,是否真的能夠抵得住其間港元購買力所下跌的幅度。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