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一期一信:德華不娘─為劉先生平反而寫 - 林奕華

林奕華:一期一信:德華不娘─為劉先生平反而寫 - 林奕華

劉德華先生,
你好。寫這封信時人在台灣,讀到有關你的新聞,難免都有某種「台灣角度」,譬如,談到你即將於年底舉行的個人演唱會的歌單,一位響噹噹的台灣女歌手的名字便名列前茅:鳳飛飛。也難怪——在那張以Unforgettable這個字作主題,又是為同名巡迴演唱會暖身的「金曲專輯」中,台灣大姐大的金曲便佔了兩首:《巧合》和《掌聲響起》。
翻唱金曲往往被認為是兩種歌手才有的專利:(一)半紅不黑,或俗稱的「口水歌手」。大眾對於一些膾炙人口的集體回憶「流落」在他們的吟唱裏,每多抱着觀看「江湖賣藝」的心情來欣賞。縱然他們的水準常有高於原唱者,但正正是這份「時不我予」,令「口水歌手」的滄桑味和落泊感更加醇如陳年老酒。(二)天皇巨星:本身已頭戴光環的樂壇神祉,卸了妝下了班當然會有「自娛」的時候,像,我很好奇你有哪些無K不歡的「別人的歌」。但歌迷與粉絲不可能直擊偶像放下防禦引吭高歌,「致敬」便成了唯一稍為開防的門禁。又或者說,「致敬」是已經到了某種高度的藝人/歌手,向着另一個境界表達仰望的一種姿態。
「姿態」二字乍看與「姿勢」很接近。其實一字之差意義已是謬之千里——後者通常被視為是為填補實際能力的不足而擺,前者卻是少一點自知之明不可,因為在這一舉一動的背後,都是對圍觀眼光的「考驗」:它不止是「被看」,它還鼓吹「被閱讀」。翻唱金曲當然可以是隨心所欲的一件事,但唱的人愈「大卡」,他的名字就愈容易與金曲的「金」比起斤兩來。是的,我們都聽過黃耀明翻唱《友情歲月》,曾如何被炒作成原唱鄭伊健不必要的「尷尬」。

所以,當我看見你的「心頭愛」中有兩首鳳飛飛的經典「飲歌」時,我竟禁不住心頭一凜:你一定是看中、看準了鳳飛飛身上的那個「女劉德華」,或反過來,你在她身上找到了「男鳳飛飛」!選唱《掌聲響起》還可以是歌詞裏有着歌手們的普遍感觸:「孤獨站在這舞台 聽到掌聲響起來 我的心中有無限感慨 多少青春不再 多少情懷已更改 我還擁有你的愛 好像初次的舞台 聽到第一聲喝采 我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經過多少失敗 經過多少等待 告訴自己要忍耐 掌聲響起來 我心更明白 你的愛將與我同在 歌聲交會你我的愛」——但,《巧合》?那首被我喜歡得不惜多年來被友儕們譏笑「Edward好娘」的歌,在二○○四年演出《大娛樂家》時,才總算熬出頭來——梁詠琪、詹瑞文、陳立華甫開場以此曲寄語一個再沒有「大明星」能在觀眾記憶星河裏不滅的時代:「世上的人兒這樣多 你卻碰到我 過去我沒有見過你 你沒見過我 這樣的機會不太多 只能算巧合 湊巧相遇在一起 相聚只一刻 你看我 我看你 相對默默無話說 偶然間 這一刻 轉眼就溜過 是否還能再見面 誰都不敢說 以後我會見到你 你已忘了我!」——當年坐在觀眾席上的你,如果是因百感交集而把語重心長的一字一句聽進心坎裏去,所以才會在這張叫《忘不了的》的專輯中把歌演繹得如此深情款款,箇中情感,又怎能叫我不既感動又感激?
「翻唱金曲」本來就有這樣的意義——王菲一曲《但願人長久》使鄧麗君精神得以昇華,你的這兩首鳳飛飛則道盡GreatEntertainer的酸甜苦辣,其畫龍睛,舉重若輕處,使我微笑,淚下。何況,台風之外你又不忘補回港味:你的《掌聲響起》並不按原曲的尾句作結,而是加上最有「牛華精神」的壓軸:「我用誠意換你的愛!」
林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