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中涉及的環節不少,但始終未有在打擊樓價上落藥,足以證明特區政府未敢出招觸怒120萬餘戶的私樓業主,以免樓價大瀉觸發新一輪負資產危機。但樓價高企不下的問題,是始終都要面對,否則在樓市失控時出手已無效。
樓價飆升,市場及政府都歸根於內地客投資港樓,推高樓價。由於資金太多,投資者信樓多過信錢,因此無論說樓市泡沫有多大,都好似借了聾耳陳隻耳扮聽不到,有錢買樓、無錢借錢買樓,息太低誘因太大,香港人一直以來,「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因朋輩影響下,好像無樓揸手難在朋友間立足,故此手上有些資金,亦膽粗粗博一鋪,趁早上車划算。
防供樓風險政府出口不出手
銀行是左右樓價的最重要環節,除了小部份資金充裕的人士可以一炮過現金買樓,不擔心樓價上落波幅外,大部份市民多須靠銀行借錢才可以入市。曾特首亦很明白這個道理,故此不斷提醒市民,供樓負擔比率有上升機會的危險,不過可以做的事暫時不多,這難關便交由財爺曾俊華和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處理,言下之意,假如樓價再有急升的機會,說不定會在銀行樓宇按揭再出辣招。
銀行在人民幣相關業務醞釀擴大之前,按揭業務機乎是唯一較穩定的生意,因此在過去一段時間,銀行漠視金管局多番要注意借貸風險的勸告,暗地裏挑戰金管局樓按息率的下限(拆息加0.7%),並轉為地下戰,給予優質客戶超低利率,但天知、地知、市民都知,銀紙貶值,為防通脹,買樓始終較穩陣,要買樓的藉利息槓桿效應博樓價升,把風險轉嫁銀行身上。
銀行借貸進取成谷市黑手
若果銀行不出手自律,限制客戶過度借貸,樓價升勢不止,最終結果會谷爆樓市,那麼兩、三年後,不需要增加的新供應發揮效用,樓價便應聲下滑,這隻黑鑊到頭來還是由特區政府揹吧。
劉兆昌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