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幣不做美國替罪羊

中國:人民幣不做美國替罪羊

美國時間周五,是財政部發表主要貿易夥伴國滙率政策報告的限期。奧巴馬要決定是否將中國列為貨幣操控國,一方面應付國內政治壓力,另一方面要避免觸怒中國,左右為難。中國商務部表明人民幣不做替罪羊。
美國8月份對華貿易逆差,上升8.2%至破紀錄的280億美元(2,184億港元),美國廠家和政界指中國靠壓低人民幣滙率,取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眾議院上月通過授權制裁中國的法案。11月中期選舉在即,奧巴馬如不加強施壓,恐令民主黨失分。
貨幣操控國標籤的政治意義,大於實質後果,因為美國相關法律只規定政府跟貨幣操控國展開磋商,促使對方改變滙率政策。但如磋商無效,美國可能實施制裁,引發貿易戰。財政部假如把中國列為貨幣操控國,將是16年來首次,勢必損害中美關係,不利在氣候變化、伊朗和北韓核問題等事務尋求中國合作。

蓋特納口風趨強硬

美國工業界認為,財長蓋特納(TimothyGeithner)近期口風趨強硬,表明滙率應由市場決定,提高了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的可能性。分析員認為蓋特納可能在報告中以強硬措詞批評中國,但不正式列為貨幣操縱國,又或者再次押後報告。
蓋特納4月時曾將這份半年度報告押後至7月,讓中國自行將人民幣升值。人民幣昨兌美元中間價報6.6497,再創6月滙改以來新高,但累積升幅只有2.6%,遠遠未及美國政界要求的20%至40%。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昨表示,人民幣滙率不應成為美國國內問題的「替罪羊和避雷針」,美國以逆差為由採取貿易保護是「無理和錯誤的」,指人民幣今年如升值逾3%,將對國內出口企業造成很大壓力。他並指日本對人民幣滙率政策的批評是「沒有道理、沒有依據和沒有資格」。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重申人民幣滙率要在穩定中調節。
分析家認為,美國如將中國列為貨幣操控國,北京料有強硬批評,但不會有實質報復行動,但如制裁中國法案獲參議院通過,北京將向世貿組織挑戰法案,可能對美國公司加強營商限制,甚至拋售美國國債。
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