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對中國政改的微茫希望 - 李怡

蘋論:對中國政改的微茫希望 - 李怡

詩人帥克前天在網絡發表新作《諾貝爾和平獎的震撼》:「一份和平的禮贊,/成了一顆炸彈,/帝國在塵埃裏,/人仰馬翻。/一介微末的書生,/成了權力死敵,/威權在笑聲裏,/自我消解。/一個生命的光輝,/成了暗夜亮色,/獸性在光影中,/愈發猙獰。/一條光明的道路,/成了泥濘征途,/暴力在舞臺上,/不再掩飾。/一篇民主的檄文,/成了黎明號角,/黑暗在晨風中,/即將退去。」
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與中共作出適足證明其極權本質的反應,在世界在中國掀起一陣風暴,大大加強了劉獲獎的影響。這事正好發生在溫家寶連番發表推動政改言論不久,而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因此由昨天開始舉行的五中全會,儘管事前宣傳的主題是國民經濟「十二五」規劃,實際上絕大部分匯集在北京的中央委員,會外的私下話題,恐怕離不開劉曉波、溫家寶和政改了。
溫家寶多次呼籲政改的講話,與中國持續不放鬆專政暴力的現實比對,當然像是一堆空話。而溫這樣放話究竟是出自為自己兩年後退休留下好名聲,還是為十八大後留下自己的人脈,儘管可以讓中國問題專家去作猜謎遊戲,但他的談話內容卻仍然受到關心中國未來的人士歡迎,包括一些退休老幹部,一些較開明的傳媒和知識分子。
在大陸十一國慶當天,毛澤東秘書李銳及《人民日報》前總編輯胡績偉等廿三名大陸退休高官,發表致全國人大常委會公開信,力挺溫家寶近來的政改言論,並痛批中宣部將溫有關政改言論刪除;信中痛陳,中國憲法保障言論自由形同空話,是「世界民主史上的醜聞」。這封信兩天前在網絡披露。
五中全會舉行前幾天,內地媒體紛紛違反中宣部禁令,用種種方式間接報道溫家寶的政改言論。《新京報》以繙譯CNN訪談溫家寶的方式,報道溫呼籲政改的「四點願望」。《中國青年報》前日發表評論指,溫近期頻作政治宣示,廣大網民普遍抱以熱切期盼。武漢市委機關報《長江日報》更說,「十七屆五中全會將拉開政治領域改革大幕」。據報道,過去半個月以來,至少有10多家有影響力的中央及地方報紙,以不同方式,報道溫家寶的政改談話,或撰文呼籲啟動政治改革。
前天,中國有超過一百位知名的知識分子,包括徐友漁、崔衛平、張祖樺、戴晴、沙葉新,就劉曉波獲和平獎發表聲明,聲明呼籲中國當局對待劉曉波獲獎一事,應從國內外的熱烈反應中體察、辨清世界潮流與人心所向,融入普世價值以及人類文明的主流。又表示「溫家寶總理最近在一系列講話中一再表達了推動政改的強烈願望,我們願意積極參與到這一實踐中。我們期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憲法和中國認可的聯合國憲章以及各種國際公約的框架之內,政府能夠切實保障公民的各項權利,和平實現社會轉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名副其實的民主、法治國家。」

溫總的呼籲改革和劉曉波獲獎,又催生來自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壓力。一方面,溫家寶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顯示西方對溫總有所期待;另方面,又因劉曉波繼續被關押以及他妻子也被軟禁,而使對中國的壓力持續升溫。外交部發言人要人們尊重中國司法,但劉霞有甚麼中國司法理據要被軟禁?中國外交官員備受質疑。據博訊新聞網從接近美國上層人士中獲悉,美國民間和政界正醞釀發起最大限度的聲援,例如,在美國國會大樓上打出聲援劉曉波的橫幅等。如果美國開始這樣的行動,其他西方國家勢必也會效仿。
基於中共極權政治的本質,基於既得利益者不可能心甘情願向人民放權,我們有理由相信溫家寶的政改呼籲可能只是中共權爭中的戲碼。但基於全球化趨勢的不可抗拒,基於中國今天在經濟上既與世界連成一氣,在政治上也再難孤立於普世價值之外,因此黑暗在晨風中也有可能退去,對中國的政改仍然可以抱一點微茫的希望吧。
李怡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