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激增亞太首膺衍生產品一哥

交易激增
亞太首膺衍生產品一哥

亞太區今年上半年衍生工具交易激增逾五成,成交量亦首次超越北美,成為全球衍生產品市場一哥。亞太區中,南韓上半年佔區內衍生合約成交量42%,是區內之冠,印度及中國分別以32%及16%佔有率緊隨。

中國佔16%排第三

美國期貨業協會公佈,今年首6個月亞太區衍生合約交易達42億張,按年激增52%,北美僅增加16%至37億張,是1980年有紀錄以來首次被亞太區趕過。協會指出,南韓及台灣等地多年來經濟高速增長,加上中國及印度經濟近年崛起,刺激區內衍生產品需求,反觀金融海嘯窒礙北美的衍生產品市易發展,此消彼長下,令亞太區迎頭趕上。
由於中國和印度對原材料的需求殷切,將帶動衍生產品需求,MFGlobal駐新加坡高級副總裁GeoffHowie預期,中國和印度可挑戰南韓在區內一哥地位。
中銀監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伏安昨表示,內地對於人民幣衍生產品的考慮,是要進一步把市場細分,信貸違約掉期(CDS)也要對應來自企業的需求。
他解釋,人民幣衍生產品可按風險分為三類,包括基礎類、普通類及高級類。基礎類主要涉及一般金融機構所推出的投資產品,例如黃金、白銀、期權及期貨等,當局可考慮降低這些衍生產品的准入條件。高級類衍生產品方面,參與的金融機構自身可以作為市場莊家,涉及風險比較大及複雜。李伏安稱,內地衍生產品長遠可逐漸開放予境內外及外資銀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