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元半年兩度變相升值星洲遏通脹 亞幣惹升值憧憬

坡元半年兩度變相升值
星洲遏通脹 亞幣惹升值憧憬

【本報綜合報道】為遏止資金湧入引發的通脹壓力,新加坡金管局(MAS)昨出乎意料收緊貨幣政策,略擴大坡元浮動區間,刺激坡元兌美元創紀錄新高。消息惹來市場對亞幣升值的憧憬,令本已弱不禁風的美元進一步受壓,其中歐元兌美元突破1.41,澳元直撲1算,美元兌日圓則跌穿81。

繼今年4月上調坡元浮動區間後,MAS再度出招壓抑通脹,輕微擴大坡元浮動區間,是自01年美國發生「911」恐襲以來首次,此舉有助當局應對近日滙市轉趨波動的問題,日後可減少干預。當局又輕微上調區間斜度,並同時維持讓坡元「有秩序及溫和升值」的政策目標。

效果等如調高利率

消息刺激坡元兌每美元昨最高見1.2893,升1.1%,其他亞幣同告急升,其中新台幣兌每美元一度見30.54的兩年高位。儘管南韓央行昨出乎所料不加息,維持利率於2.25厘不變,以減低韓圜升值壓力,但韓圜昨日於首爾收市升0.9%,至1110.9兌1美元的5個月新高。
花旗經濟師KitWeiZheng指,MAS此舉如收緊貨幣政策,反映當局關注通脹,上調區間斜度可加快坡元升值速度。分析指當局是針對熱錢流入造成的通脹壓力。
由於新加坡經濟規模較細,並由出口主導,故該國利用滙率作為貨幣政策,與其他國家傳統以利率作為貨幣政策工具的做法不同,換言之,坡元升值的效果等同加息。

南韓意外維持利率

在發達國普遍維持超低利率之下,熱錢持續湧入亞洲尋求更高回報,引起區內各國關注。南韓央行行長金仲秀昨罕有地指出,滙率波動是經濟面臨的威脅之一,未來制訂貨幣政策時將考慮有關因素。
有傳南韓央行昨曾入市干預,而亞洲多國央行近日亦先後入市壓低幣值。馬來西亞、泰國製造業亦促請政府加強控制投機熱錢的流入,以免本國貨幣急升,打擊出口及就業。
新加坡容許貨幣加快升值,觸發美元再捱沽,美滙指數曾跌至76.26的10個月新低。歐元最高見1.4121美元,創逾8個月新高;美元兌日圓最低見80.89,續創15年新低。紐約早段,歐元兌美元報1.4085,美元兌日圓報81.45。澳元最高見99.94美仙,再創83年滙率浮動以來新高;美元兌加元半年來首次跌穿1算,最低見0.9981。ICAPAustralia高級經濟師AdamCarr表示,在聯儲局11月初議息會前,美元恐難翻身。

亞洲央行近日入市干預行動

12/10 吸納美元金額:0.5億美元
11/10 吸納美元金額:11.5億美元
8/10 吸納美元金額:13.5億美元
7/10 吸納美元金額:29.0億美元
6/10 吸納美元金額:33.9億美元
5/10 吸納美元金額:16.5億美元
4/10 吸納美元金額:34.5億美元
1/10 吸納美元金額:63.5億美元
30/9 吸納美元金額:28.0億美元
29/9 吸納美元金額:58.0億美元
28/9 吸納美元金額:12.5億美元
27/9 吸納美元金額:26.0億美元

註:包括南韓、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台灣
資料來源:路透社綜合估計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