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殘的現實 - 林夕

兇殘的現實 - 林夕

施政報告「建議」日後發展商以實用面積公佈呎價,特首警告如無共識將會立法時,頗帶點義憤地說:樓買回來,告訴你是800呎,量度出來是630呎,是縮水,是會讓人氣憤。
特首所舉的是甚麼發水樓?800呎單位有630呎實用,且是人手度出來,不是地產商報出來的,即接近八成實用。八成實用率,跟刨花油字花舞火龍一樣,都是上世紀的遺物,應向聯合國申遺了。特首以此舉發水令人髮指的例子,不是重蹈去年四千多元一呎樓仍有很多的口誤,就是不忍把發得兇殘的現實發佈。
這建議的確是善意而殘酷的。
業內人士說用了廿多年建築面積計呎價,以後改為實用面積計,會讓買家在衡量估算時帶來適應問題,特別是想與二手盤呎價比較之時。殘酷在於,假如現在樓盤公佈的呎價已一次比一次令人嘩然,實用面積價一旦血淋淋地光明磊落公佈起來,傷害了買得起與買不起的人民感情,關愛基金恐怕就要由發展商以私人名義獨力揹起,才足以安撫民心。其實現在很多新盤都有列明建築與實用面積,呎價,買家可自行計算出來,樓的水分是如何發出來,地產商是如何發起來,買回來的麪包如何個縮發,精明買家都應該心中有數,而買樓,能不勉強自己精明起來嗎?
這個建議,名為讓買賣資訊更透明,實質可透明的都已透明了,如果樓書上甚麼有蓋面積多少公用面積多少只是一堆數字,竟然還可以蒙得了麻痺得了買家,用家僅憑肉眼,也足夠把貪婪賺盡看個透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