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才叫做施比受更有福?或者賴旭佑可以給你答案。他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副教授,在香港身兼多職,仍跑去印度和孟加拉,替貧苦患者重見光明,還把苦學多年的專業知識傳承,在異國春風化雨,「能用知識去幫人,係好開心」。這名一臉福相、育有兩子的36歲傑青說。
孟加拉鄉鎮眼疾普遍
香港人身在福中,700萬人口中,就有20至30名視網膜科專科醫生,「淨係眼科醫院都有六個,服務約百多萬人」。孟加拉人口約1.5億,是香港20倍,相關資歷的眼科專科醫生卻只有七個,「相差很遠」。就是這堆不合比例的數字,賴旭佑遠赴當地行醫,治盲,也教學。
剛從孟加拉回來的賴旭佑,本月初隨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到當地一個鄉鎮當義務醫生。鎮上人口約100萬,12萬人有糖尿病,當中兩三成人患上俗稱「糖尿上眼」的視網膜病變。有名年僅28歲的男病人,右眼已失明,左眼血管出血,賴旭佑抵埗後隨即替他做了兩次激光治療,「如果再遲兩星期去,佢另一隻眼亦會失明」。
孟加拉偏遠地方衞生條件差,眼疾普遍,貧民負擔不起私家醫院的高昂收費,只有眼睜睜等待黑暗來臨,有些醫生甘願留在政府醫院照顧同胞,縱有一腔熱誠,可惜學識不足,缺乏經驗。賴旭佑說,在香港做眼科醫生,大學畢業後至少要接受六年專科培訓,孟加拉只有一年,「就算佢哋識做手術,都冇信心去做,佢哋知道如果做錯一步,病人的視力會更差」。
眼科飛機醫院設有教學室和手術室,賴旭佑替病人做手術時,會戴上接駁鏡頭的眼鏡,把手術過程直接傳送到教學室的螢幕,類似視像教學,當地醫生可透過對講機提問,賴旭佑即時解答:「這病人有黃斑點病變、這處有壞血管,這位置可以打激光……。」有時他會從旁指導,「你教識佢哋做手術,第時就可醫治更多病人」。
「邊度需要就去邊度」
除了孟加拉,去年9月賴旭佑也到過印度齋蒲爾施教,兩地較他年長的醫生,也虛心跟他學習,請他吃一頓飯作報答,「因為佢哋冇乜機會學習新技術,所以有好多問題問你」。治盲以外,賴旭佑還在中大任教,與第三世界國家醫生比較,他慨嘆「港孩」給寵壞了,「你畀幾多佢,佢就學幾多,唔會主動學習」。
中國人有句說話叫相由心生,跟賴旭佑做訪問,他說話或嘴角稍微郁動,嘴形便自然呈倒三角形。可以想像得到,眼疾病人痊癒後復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一道彎月的笑容,這世界有多美好。他的座右銘是「樂在工作」,「邊度有需要,我就去邊度」,賴旭佑又再泛起微笑說。
今天是「世界視覺日」,主題是「倒數2020」,由於未來10年全球失明人口將多達7,600萬,呼籲包括香港等多個地區及國家立即合作致力消除眼疾。奧比斯是活動發起成員之一,82年至今到過87個國家,為超過1,000萬名眼疾患者治療,其眼科飛機醫院本月初訪港,稍後將轉飛澳門和台灣,預計約2012年才會重臨。
記者 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