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回歸13年,香港人一次又一次上街向北京說不,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宣佈,由本學年起落重藥加強愛國教育,除了在中小學設立新科目「德育與國民教育科」,又規定學生人人要讀和考《基本法》,並以資助利誘中小學生參加北上「唱好中國」的洗腦交流團,招招震驚教育界,被指窒礙了學生認識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
年增四千內地交流名額
政府將透過五招加強愛國教育。首先,教育局為令學生加深認識《基本法》,指令學校加課時教授《基本法》,當局將設立試題庫,供學校考核學生。政府消息人士表示,需要讓學生深化認知《基本法》,「要讀書考試,知識會更加吸收。」
學校由2013/14學年開始,須在各年級設立獨立的新科目「德育與國民教育科」。除了教授道德價值,也會教授與國情相關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議題;至於是否須學習共產理論,有待課程發展議會設計。
現時教育局及愛國團體每年均資助學生到內地交流,認識內地家國興盛的一面。當局下學年起逐年額外增加4,000個交流名額,目標令學生於12年中小學時期,至少可獲一次資助到內地了解國情,預期15/16學年可達標。消息人士表示,現時每年資助名額約有3.7萬個,當局大部份資助一半費用。為準備教師日後帶團北上,當局也會資助準教師到內地參加專業研習班。
另外,民政事務局成立「香港青年服務團」,招募及資助18至29歲青年到內地做義工,將先推兩年,名額100個,當局會安排他們到貧困地區教兒童學語文或藝術等;服務時間由6至12個月,除包往返交通費,每月每人可獲約3,000元生活費。
教界對新科目甚表震驚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對加強教《基本法》和設國民教育科感到震驚,「老師唔係律師,講23條,我哋點教?國民教育係領域,唔係科,比通識教育範疇更加大,國史教育被淡忘,當局置之不理,反而一頂大帽笠落老師個頭,如何承受?」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指出,原公民教育已包括國民教育,此外還有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改設國民教育科不利學生擴闊視野,「家縮窄成國民教育,再收窄成學習國情,跟進《基本法》考試,係公民教育嘅倒退。」
強化愛國教育五招
‧中小學由2013/14年開始設「德育與國民教育科」
‧學生需讀《基本法》,要考試
‧資助所有學生到內地交流至少一次
‧資助準教師回內地參加研習班
‧成立青年服務團,安排青年到內地做義工
資料來源:施政報告
特稿
交流團看不到陰暗面
在左派中學讀書的中學生聯盟行政主任池卓龍(圖),曾參加至少三個內地交流團,他指多數由當地政府接待,學生獲安排看中國美好一面,無從了解內地市民的真實情況,也難以明瞭貪污腐敗對民眾的影響。他寄望政府撥款資助的交流團,讓學生有機會看到真實國情。
池卓龍表示,學校每周均有升旗禮和唱國旗,每間班房都掛上國旗,「根正苗紅」的他參加過由左派青年組織安排的北上交流團,到過福建武夷山、上海世博和深圳參觀廠房,多是由官方接待,有的甚至食、住和交通都由地方政府全包,學生只需付少量費用。
觀看冠冕堂皇一面
他指很多時主辦當局乘機灌輸愛國教育,安排他們觀看冠冕堂皇的一面,無機會接觸釘子戶和行乞兒童等黑暗一面,「學生唔會接觸到基層市民,只會知道官方規格有幾好、中國科技有幾先進。」他有朋友參加過吉林哈爾濱交流團,市領導和省級官員更親自接見。有參加過教師交流團的教育界人士表示,到過北京參觀,被安排到北京的高科技中心「中關村」等有成就性的機構參觀,「睇到時覺得香港真係好唔及人,呢啲都係宣傳作用,(但)對我哋好難硬銷,學生就容易觸動感情。」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