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民抱怨置業「上車難」,施政報告以「先租後買」政策作回應,有80後青年人認為計劃方向吸引,但就擔心以市值計算租金,負擔太重,沒有餘裕儲蓄,加上樓市如果繼續升溫,5年退還的租金加積蓄都不足以作首期,最終政府和小市民的如意算盤都未能打響。
鄭汝樺講述完美例子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為推銷先租後買的計劃,向傳媒講述一個構思完美例子,一個月入3萬元家庭,擁有30萬元非物業資產,透過「先租後買」計劃租住一個500平方呎單位,淨租金支出每月8,000元,5年後取回半數租金24萬元,加上5年內儲蓄45萬元和原有30萬元資產,總積蓄便到達99萬元,這份首期足夠買下一個呎價平均5,600元、市值280萬元的單位。
月入1.1萬元應付不了
此外,80後Abby接受訪問說,先租後買方向正確而且吸引,她說:「今日同啲同事傾,大家都開心,覺得計劃可以幫到上車。」但單身的她月入1.1萬元,擔心扣除市值租金後,薪酬所餘無幾,5年間積蓄有限,她說:「如果租金太貴,想申請都怕應付唔嚟。」
她又指「先租後買」計劃只提供5,000個單位對用家供不應求,對樓市則影響力有限,如樓價繼續上升,5年後即使取回半數租金,亦未必有足夠金錢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