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股急瀉後回穩

地產股急瀉後回穩

【本報訊】施政報告對房屋政策落墨,提出先租後買及暫停買樓投資移民政策,近月熱炒的地產股,昨日在特首講話期間,一度暴瀉半成。不過,市場冷靜過後,一般認為政策作用不大,協助市民上車只屬「遠期合約」,預期地產市場短期仍然熾熱。分析員更認為政府好心做壞事,只會令樓市火上加油,地產股中長線仍具投資價值。
港股昨日高開200餘點,包括新鴻基地產及長江實業等地產股,早段亦陪跑升逾1%。上午11時特首開始講樓市政策,地產股未見異動,多數在高位橫行,但隨着曾蔭權宣佈推出先租後買、把地產由投資移民方案剔出,以及收緊發水樓等安排,地產股約11時半出現拋售潮,短短半句鐘,新地由138元跌落129.3元全日低位,跌幅超過5%,大部份沽盤由中小型證券行沽出,相信是散戶「驚青」掟貨,買盤多屬歐美大行。

收市跌幅僅1% 長實倒升

中午休息後,市場對政策重新解讀,加上港股回穩,地產股買盤重新湧現,大部份收市跌幅只限於1%內,長實更倒升收場。
一名美資大行地產股分析員說:「美元弱勢,港元近日其實跟隨貶值,磚頭有價,市民買樓保值心態更強烈,(施政報告)各項措施都係future(期貨合約),無論起公屋、幫夾心階層,最快都要三年後先見成效,遠水救唔到近火,講到幾好都係廢噏。」他補充,現階段基金入市意欲強烈,加上大部份地產股NAV(資產淨值)仍高於股價,地產股水位仍然唔錯。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同意,今次所有內容以「維穩」為主,即使不准同胞買樓投資移民,亦是暫時性質,「人仔升值,同胞買港物業變相平咗,就算唔能夠攞到居港權,純粹從投資角度出發,內地人在港置業趨勢都唔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