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海棠無香、鰣魚多骨、《紅樓夢》未完和高鶚妄改,張愛玲的第五恨可能真如劉先生所講,「不能像林語堂那樣靠英文著作在外國領風騷」。以往局外人常常惋惜,移民美國之後的她怎麼變了半條懶蛇,不計普通話版《海上花》和《紅樓夢魘》,創作量平均一年二千字;直到《小團圓》、《雷峰塔》和《易經》面世,方知錯怪勤奮好人,原來筆耕不但從未荒廢,還打字機墨水筆雙管齊下,一雞兩味中英對照。生前因種種原因未曾發表,風騷欲領無從,趁早成名又怎樣呢,那惘惘的威脅終於一語成讖,遲了,來不及了。
再數下去,她恨的會不會是我們這些指手劃腳的八卦讀者,有事無事都把她擺上檯,打擾她老人家最珍惜的清靜?這方面我當然是頭號惡棍之一,雖然鑑於才疏學淺開不成輝煌的工廠,中港台兩岸三地四圍騰,把她發展成沽名釣譽的偉大企業,歷年擔着走鬼風險擺地攤慘澹經營,新的舊的這裏剽一塊那裏抄兩段拆件兜售,倒也算生意長做長有的小販。不是我偷呃拐騙還往自己臉上貼金,起碼盜亦有道,不似得網上常見的紅油抄手,引名句也求求其其,作者本人要是不幸看見,肯定誤會自己慣性神志不清。不過以她的聰明剔透,這第六恨如果成立,不會不是又愛又恨,誠如毛尖小姐那本大作的名字─沒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張愛玲私語錄》輯了一九七九年九月四日寫給宋氏伉儷的一封信,就亦舒報上的謾罵和水晶信裏的批評,無可奈何嘆着氣表態:「這些人是我的一點老本,也是個包袱,只好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