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夕陽特首的夕陽施政報告,打着「共濟、共享」主義的鮮明旗幟,連珠炮發式拋出多項針對地產發展及住屋問題的措施;特首曾蔭權擺出一副向地產商開刀、關懷民生的姿態。不過民間輿論未有領情,曾蔭權仍被批評骨子裏偏袒地產商,措施效果令人懷疑,施政報告仍被視為黏黏貼貼的過渡期計劃書。
記者:蔡元貴、莫劍弦
「呢份報告,突出咗『共濟』同『共享』兩個觀念,大家以港為家,要同舟共濟,對弱勢社群要伸出援助之手」。僅餘兩年任期的曾蔭權昨日這樣形容出爐的施政報告。特首聲言嚴打發水樓,立法規管地產商售樓手法,又推出「先租後買」計劃資助無殼蝸牛上車。
特首並承諾今後透過賣地、市建局及港鐵物業,每年可提供兩萬個私人住宅單位;他相信可藉此緩和近年飆升的私樓價格。儘管民間多番訴求,曾蔭權始終拒絕復建居屋;他解釋,比起2014年才落實的先租後買計劃,興建居屋需時更長,而且居屋佔用土地會蠶食公屋供應。
80後:沒有解決體制問題
表面上最大殺傷力的一招是立法規管一手樓宇銷售事宜,並統一以實用面積計算樓價,一副向地產商宣戰的姿勢。施政報告稱,政府過去兩年加強一手私人住宅物業銷售的透明度,包括價單、售樓說明書、銷售安排及示範單位等,但政府始終未能與地產建設商會達成共識,惟有立法規管。
樓價飛升是曾蔭權近年民望急跌的原因之一,去年施政報告推出後,特首大講風凉話,說四千元一呎的單位「仲有好多」,民望直插谷底。日子無多的曾蔭權今年忽然奮發,挾民意狙擊地產商,獲得認同;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表示支持施政報告的新房屋政策,認為措施反映政府將採取全面長遠的政策,滿足不同社區的需求。
就嚴打「發水樓」措施而言,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說,措施比想像中強烈,可謂「大快人心」。他說,從小市民角度出發,政府有責任限制發展商「發水」,地產商不應透過利用寬免政策,將利潤極大化。
曾蔭權能否藉此一洗頹風?尚待考驗。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說:「骨子裏,成份報告都係偏袒地產商。五千個單位(先租後買計劃)要攤幾年出嚟,同整個供應差幾遠?你供應仍然以發展商做主導。」他說,即使日後每年可落實供應3.5萬私樓加公屋單位,這數字跟回歸前每年公營房屋單位5萬個仍大幅落後,離開實際家庭增長甚遠,未來10年樓價「唔使旨意回落」。
年輕家庭是先租後買計劃的重要對象,但80後社運人士陳景輝說,這項計劃是要迫使新生代把收入的六、七成用作供樓,後果不堪設想:「成個城市就係因此窒息,年輕人個個顧住長時間打工搵錢買樓,仲邊有空間發展創意同文化生活?」他形容,這些都是過渡期措施,沒有實質解決造成樓價飆升、貧富懸殊的體制問題,整份施政報告只是一部黏黏貼貼的計劃書。
網民質疑特首口不對心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李永達說,單看地產股昨日僅微跌,已證明施政報告對地產商的影響有限,「本身土地供應冇大幅增加,對地產商嘅暴利冇乜打擊作用」。一名地產界人士也說:「啲措施根本幫唔到人買樓,其實政府只係做啲嘢紓緩仇富情緒。」
在網上討論區,不少網民都質疑曾蔭權口講「民心我心」,實際口不對心。高登討論區有人留言說:「由呢樣嘢(先租後買計劃)睇到,根本政府有大把土地資源可以起居屋,但寧願起私樓推高樓價都唔益你班蟻民,都唔知向呢個政府交稅來做乜。」
施政報告針對房屋問題措施
土地及房屋供應
‧維持勾地表政策,再變相定期推出土地拍賣
‧增加土地儲備,提高中小型住宅供應
‧以元朗邨地皮作試點,賣地時列明單位的最低數目及面積限制
‧未來三、四年提供6.1萬個一手私人住宅
‧未來十年每年興建約兩萬個私人住宅單位
公共租住房屋
‧平均每年興建約1.5萬個公屋單位
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
‧與房協合作推出5,000個中小型單位
‧以市值租金租出單位予合資格人士,最長五年
‧租戶可在指定期限內以市價購買這些單位或私人市場單位,可獲已繳租金的一半作資助
私人住宅市場
‧市建局及港鐵盡量興建小型住宅單位
‧明年4月1日起限制樓宇發水部份至10%
‧立法規管一手樓以實用面積計算樓價
‧若地產建設商會打擊不良售樓手法成效不彰,政府會立法規管
‧成立督導委員會,研究立法規管私人住宅物業銷售手法
‧投資移民不能投資物業
資料來源: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