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特首對諾獎的兩副面孔 - 何明

曾特首對諾獎的兩副面孔 - 何明

二○○九年有「光纖之父」之稱的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特首曾蔭權形容:能有一位如此出類拔萃的人物,是香港的驕傲。曾蔭權同時說,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他與香港市民衷心祝賀高錕獲得此殊榮。
二○一○年也是那個曾被曾蔭權形容得獎是最高榮譽的機構,將和平獎頒給劉曉波,曾蔭權在筆者執筆的這一刻,仍拒絕對劉曉波得獎一事表態,莫說舉行像高錕獲獎時的大事慶祝。

鼓吹了滑頭文化

曾蔭權決定要慶祝和漠視的取決究竟是以頒獎機構的權威性作考慮、以頒授獎項的類別作考慮、以得獎者是繫獄還是自由人士作考慮,還是以違背一國兩制,純粹以中央意志馬首是瞻作考慮?
特區政府往往使香港市民無所適從,閹割通識教育,將原則真理和對主子諂媚奉承攪拌。同一機構的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向高錕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以曾蔭權為首的特區政府叨盡光芒,卻因為這個國際權威機構向劉曉波頒發和平獎而變臉,由應該熱烈慶祝變成拒絕表態。這麼閃縮的政府,有否應自我檢討有沒有慚愧羞恥的罪疚感?
曾蔭權對事件不表態不單是特區政府的誠信危機。在家庭中,當孩子問父母,劉曉波獲獎是榮耀,是香港中國人的驕傲還是相反的羞恥侮辱?香港的父母怎樣回答?如果答那是榮耀,怎解釋曾蔭權對高錕獲獎的熱情和對劉曉波得獎冷淡?要是答那是羞恥侮辱,又怎解釋美國總統和歐盟都認同這個頒獎決定?學校的通識班老師沒有政府對事件的背書,又怎可說服學生要信賴政府?每一個剛正不阿的政府,面對大是大非的問題,都可以剛直陳詞表態,可是特區政府卻是以閃爍其詞躲避回答的滑頭政治文化應對,給社會帶來鼓吹「冇腰骨」文化。
因為這個滑頭文化,香港的漁船莫說闖釣魚島,連出公海也被無理拉回;因為這個滑頭文化,香港邊防人員容讓深圳邊防人員越界執法;因為這個滑頭文化,曾蔭權突然比對花粉過敏症的病人對「諾貝爾」更過敏。
對特區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關愛者,可能覺得加五公頃的垃圾堆填區會造成行政立法的憲政危機。要是高錕今年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同時面對高錕和劉曉波獲獎,特區政府會作怎樣取態?會否掀起更大的憲政危機?

欠港人一個解釋

我們認同特區政府在高錕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像中國運動員在奧委會奪金那種亢奮歡呼的情愫。可是在同類賽事中,今年那個主角不是高錕,而是劉曉波,特區政府的冷漠態度,是否欠港人一個解釋?
我們希望特區政府挺起腰骨,讓香港市民認識的是有原則的政府,是捍衞真理原則的政府。之後當政府推出任何措施法令時,都會得到更多更廣大的認受性,讓政策更容易展開和得到市民接收和支持。

何明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