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綫電視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讀心神探》一反傳統警匪片單純兵捉賊的俗套,以行為心理學作為賣點,吸引不少觀眾的注意。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讀心神探》並不僅僅只是一套供大家消遣娛樂的通俗劇,它更反映了香港社會日漸嚴苛的思想監控。
在《讀心神探》的故事裏,破壞社會正常秩序的人總是妄圖在權力機關的審問之中隱瞞自己犯下的過錯,但通曉行為心理學的神探就透過嫌疑人短暫的眼神、細微的動作窺破其心中的秘密,抓獲真正的罪犯。《讀心神探》隱含的理論是:洞察、監視並控制個人心中的思想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關鍵。
起訴反建制自由思想
香港警方對待示威者時所採用的往往就是這種「讀心神探式」的辦案方法。例如,十月十日一群社運人士在中聯辦門口開香檳慶祝劉曉波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香檳噴出的泡沫濺到了保安員身上,警方即以普通襲擊罪拘捕該人士。香檳不是鏹水,針對該行為的起訴根本是毫無理據的。因此在這起案件中,真正被起訴的並不是個人的行為,而是個人行為背後反建制的自由思想。權力機關試圖將其權力的羅網滲透入個人的內心世界,捕獲自由的思想並加以懲罰與改造,從而保證個人對權力的絕對服從,以便維護一個秩序井然、規範和諧的現代社會。
當香港的權力機關日漸將思想監控視作自己的常規職能,當社會中的各個角落充斥這些「讀心神探」在巡邏與監視的時候,香港的自由亦到了岌岌可危的關鍵時刻。
利奧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