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纖維 - 邁克

看不見的纖維 - 邁克

《雷峰塔》和《易經》對白夾了很多成語套語,譬如「虎頭蛇尾」是atiger'sheadandasnake'stail,「雷聲大,雨點小」是bigthunder,smallraindrops,方家讀着不禁皺起眉頭snickeredwiththenose,一步跳到張愛玲寫英文「時見力不從心」的結論,並且順手判幫兇一項死罪,坦然宣佈「英文書寫忌用成語俗話,因為成語本身就是一種陳腔濫調。成語如果經常出現,這表示作者的思想已漸失去主導能力,開始斷斷續續的拾前人牙慧了」。我倒認為書中不厭其煩的怪腔怪調,並非源自作者寫作技巧出現故障,拿起筆在非母語園地揮動周轉不靈,而是一種表達異國語言特色的設計──新加坡人口中離莎士比亞十萬八千里的四不像英語,不是普遍稱為Singlish嗎,張對方言和口音素來敏感,小說和散文中的例子不勝枚舉,很明顯她在這裏經營的不折不扣是獨創的Shanglish。論者可以批評她市場估計錯誤,製造了倒米的疏離感,或者像潘柳黛那樣,嘲笑末代貴族販賣東方情調,但從而懷疑她的文字功力,未免說不過去吧?
至於被視為洪水猛獸的成語,她另有見解:「中國人向來喜歡引經據典。美麗的,精警的斷句,兩千年前的老笑話,混在日常談吐裏自由使用着。這些看不見的纖維,組成了我們活生生的過去。傳統的本身增強了力量,因為它不停地被引用到新的人,新的事物與局面上。但凡有一句適當的成語可用,中國人是不肯直截地說話的。而仔細想起來,幾乎每一種可能的情形都有一句合適的成語來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