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為來年奧斯卡大熱之一的《社交網絡》(TheSocialNetwork),未上畫前獲選為紐約影展開幕片,開畫後在北美更閃電收得2,300萬美元(約1.8億港元),成為票房冠軍。片中描述哈佛大學生朱克伯格(MarkZuckerberg),被拋棄後盛怒非法闖進校內電腦系統,公開稱女友做「bitch」,之後與數名同窗組成校內學生網絡,逐步發展成今時今日的facebook。電影公司為它落重本做宣傳,更安排記者到紐約市的哈佛舊生會跟三名演員謝西艾辛堡(JesseEisenberg)、AndrewGarfield和JustinTimberlake進行獨家專訪。
香港上映日期:11月18日
記:記者 謝:謝西艾辛堡 A:AndrewGarfield
記:先問謝西,你有否在facebook設立個人網頁?
謝:沒有,我也沒有twitter。作為演員我只會接受傳媒訪問,有時在街上被認出,索取簽名或拍照,我想已十分足夠,希望能盡量保留私人生活。開拍前,我常以為那只是年輕人的網上玩意,深入了解後才明白朱克伯格在創造facebook時,其實是創造出另一種社交環境。
記:開拍前你曾否跟朱克伯格見面?之前他在奧花雲費(OprahWinfrey)的節目表示《社交網絡》的內容純屬虛構。
謝:我不知開拍前見他會否對演出帶來幫助,因劇本已寫得很好。我雖很想見他,但可能會覺得難為情,事關片中的朱克伯格只有19歲,到23歲時還得面對官司,我花了半年時間去演這角色,明白到其內心世界,同情他的處境,也知他看過這電影後應會有不同感受。
充足時間排練
記:可否談談大衞芬查的執導手法?
謝:開拍前我對facebook一無所知,導演給我們很多時間去探討角色,通常拍戲只有40個工作天,但今次則有72日,容許我們有充足時間去排戲和創造角色。
記:片中各人的對白很多兼說得很快,你是如何處理?
謝:那絕對是編劇AaronSorkin的手筆,他和我都是舞台劇出身,所以習慣念較長的劇本和對白。Aaron寫對白十分有節奏感,頗像莎士比亞的詩,念起來也不太難。
記:那麼影片的首場戲呢?它一開始便能讓觀眾集中注意力。
謝:我記得那是剛開機後第三天,我感到十分興奮,因那場戲充份表現到朱克伯格怕醜得來很具野心和自信。他很內向,也不太曉得跟女孩交往,所以我要向觀眾表現出這角色帶點神秘感,但同時也要令大家感覺到他是個現實主義者。
記:輪到Andrew你了,你將演出新版《蜘蛛俠》(Spider-Man),最近也有《NeverLetMeGo》和《社交網絡》,跟你合作過的導演皆讚賞你的工作態度和演技,可否跟大家分享你的經歷?
A:我覺得自己由6年前至今都很幸運,有不同學習機會,也越來越愛上演戲。今次在這齣戲,我們的演出有很大自由度,大衞芬查對各人都很好,對我這樣年輕兼沒經驗的演員來說,培育了自信心。
實地取景難得
記:在哈佛大學實地取景,你覺得如何?
A:這是個難得機會,我也終於明白哈佛大學的精神,校方常鼓勵學生去創新意念,發明新事物和新的東西。師生們都很明白我們的拍攝工作,對我們很隨和。
記:片中你所演的沙佛林(EduardoSaverin)被朋友背叛,你有沒有同樣經驗?
A:當然試過,我被背叛過好幾次了,令我很傷心。但這是生命中的一部份,也是成長過程,我覺得世上沒有人每天一早醒來,就會去想如何背叛朋友,這也是環境造成吧!
記:你現在有越來越多影迷,遲些還演《蜘蛛俠》,出街時會否不便?
A:至今還沒有,希望這情況可繼續吧,但我不會因此而放棄爭取演繹不同角色的機會。因我是演員,這也是我的職業,被狗仔隊或影迷包圍也是這職業的一部份。
Justin失戀必譜新曲
跟謝西和Andrew相比,樂壇紅人JustinTimberlake算是演出經驗較少的一個,但他自這次後信心大增,稱會多放時間在演戲上,相信樂迷聽罷可能會感到少許失望了。
記:記者 J:JustinTimberlake
記:作為著名音樂人,今次飾演Napster的創辦者SeanParker你有否奇怪感覺?
J:我認為facebook和Napster只是影片的外殼,最主要還是故事中的年輕人成長過程,他們的思想是要成為億萬富翁,要得到所有人注意和擁有權力。我較體諒被控告的朱克伯格,如當時我在大學的話,可能我會對這場官司更留意。
記:聽說大衞芬查拍攝時愛重拍很多次,你是否習慣?
J:我覺得很振奮,因我習慣在舞台上的排練,所以一點也不吃力。現在我有點演戲經驗,有時也會向導演建議不同的演繹方法,今次跟大衞合作我簡直被寵壞了。
記:今次對白既長亦快,對你有沒有難度?
J:我認為最重要是明白那群年輕人的思想,他們想得快,說話又快,他們說這句時已想到下一步。Aaron所寫的劇本很長,精采也富節奏感,所以我把全部都背在心裏,然後再練習便會說得快,我覺得最具挑戰性是RubySky那場戲,因我的對白共12頁,還要在嘈吵音樂下演出,令人很累。
記:你有沒有用facebook跟朋友聯絡?
J:我只會用電郵,雖然我的樣子很笨,但我都會用電腦。我家中沒有兄弟姊妹,所以我很習慣獨處生活,但如要利用facebook跟家人維持感情的話,我想那非一件好事。
記:片中朱克伯格被女友拋棄後創造出facebook,你跟女友分手時會做甚麼?
J:每次分手我都會作一首新歌。
記:片中SeanParker很重視金錢,你又如何看財富?
J:我在田納西州長大,南方人不太喜歡談金錢和財富。我母親很早時已教曉我,到現在我30歲,依然聽從母親的教導。
記:你怎樣看片中三名角色?
J:早前在洛杉磯大衞芬查安排過一場試映,我跟一班朋友去看,散場後大家對這三人抱有不同意見。有些人同情朱克伯格,又有人同情Sean和沙佛林,我想這是《社交網絡》的成功因素之一,因製片家想把三個不同的觀點放進同一故事裏。
話你知
創辦人:歷史戲劇化
《社交網絡》欠巨星撐場,都能在北美稱冠,其整體內容、宣傳策略與幕後級數絕對功不可沒。
觀乎近月的宣傳片和劇照,本片普遍觀感是動作與宏偉場面欠奉,能引人入場無疑是facebook的普及性,人們對這平台的獵奇性,以至導演大衞芬查的叫座力。儘管電影拿描寫社交網絡發迹史的小說改編,內容是否百分百真實存疑,形容本片為「把歷史戲劇化」的facebook創辦人之一莫斯科維茨(DustinMoskovitz)的看法倒值得細味:「04年發生了很多刺激的事,但大部份都是不停工作及充滿壓力,而預告中彷彿多是較刺激,所以我只想選擇性地憶起喝至糊塗及跟同學們做愛…那本書和劇本的主旨是在攻擊(朱克伯格),我卻感到他很多優點都如實呈現,到最後依然塑造出他是那種主動兼具前瞻性的天才。」
《社交網絡》得到一面倒正面評價,在向來尖酸辛辣的RottenTomatoes竟錄得平均分9.1,雜誌《滾石》(RollingStone)的影評人PeterTravers更難得給它四粒星滿分,已有不少圈中人評本片為金像獎熱門,三名男配角亦被看好贏獎,且看最終能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