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共同體:虛心與耐性 - 盧覓雪

男女共同體:虛心與耐性 - 盧覓雪

香港足總宣布接納偉信顧問公司的推動本地足運研究報告,並將會根據報告內容展開名為「鳳凰計劃」,希望可以帶領香港足運能像鳳凰一樣浴火而重生。研究報告第一句便是,「香港足球目前的境況令人困惑」,細閱後發現,難怪這個報告可以脫穎而出,因為稱得上客觀而中肯。

每區一隊難成事

當中一個重點就是如何重整香港職業足球聯賽的架構,可以效法外國的做法,就是分地區性,培養「主場」觀眾,令球迷有歸屬感,繼而銜接到較高水準的中超聯,從而提升到香港職業足球的水準。
別的不說,最得香港人歡心的英超又或西甲,都是以地區分野,像阿仙奴與熱刺、曼聯與曼城、利物浦與愛華頓,都是同市球會兼且是世仇,同市打吡幾乎一定好睇過榜首大戰,又像巴塞隆拿與愛斯賓奴亦是同市球會,不一定要巴塞對皇馬才緊張萬分的。
只是,以選區計,香港有18區,可以每個區都有一支球隊嗎?印象中香港的足球場基本上不能容許每支地區球隊都有一個像樣的「主場」球場。香港人亦不如外國人,外國人可以在同一個地區住一世甚至幾代,香港人常搬遷,又可以怎辦?若果真的可以通過球會而培養到一個人的歸屬感,公民教育委員會便不用每晚在新聞時間播國歌了!

入中超談何容易

至於銜接中超聯,報告講明中國足協基本上是歡迎的,未能清除的疑慮是中超聯現時平均每場人數為13,500,到時香港的入場球迷人數又會否達標?記憶中,今季曾有一場本地甲組足球賽事入場人數有3,000多人,傳媒就此特意報道,那可想而知本地波幾咁冇人睇!另外,香港的職業水準是否可即時銜接?所以中國足協期望香港可以先踢中國甲組聯賽或乙組聯賽,拾級而上,循序漸進,香港人又是否真的有這樣的虛心與耐性呢?我更懷疑。
文:盧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