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中風後站起來 義工慰藉末期病人

八方人物:中風後站起來 義工慰藉末期病人

失去健康,有人選擇放棄生命,也有人選擇堅強面對。年近60歲的陳先生,六年前中風後半身癱瘓,但他卻不願意從此用輪椅代步,寧願拿着柺杖一步一步走,每日走上五層樓梯,訓練雙腿活動能力。今天活動自如的他,加入聯合醫院義工隊,以過來人經驗鼓勵其他末期病人,享受餘下生命。

拒坐輪椅堅持步行

六年前一個深夜,在汀九橋完成鋪路工程後,陳先生收工回家,豈料突然雙腿發軟癱倒地上,家人急忙將他送院,證實他急性中風,導致半身不遂。「嗰時朋友嚟探我,推張輪椅畀我坐,但係我接受唔到自己50幾歲就要坐輪椅!」
拒絕以輪椅代步,陳先生惟有靠腳架及柺杖一步步慢慢行,「隻腳提唔起,鞋頭都踢爛兩隻」。努力練習,雙腳活動能力逐漸進步,醫生鼓勵他多行樓梯,「每日我喺30樓出,行五層樓梯返上去35樓屋企」。
幾經苦練,陳先生終於能夠不用任何輔助工具走路了。回憶病中歲月,他說雖然很痛苦,卻令他學會享受生命,「見到一樣係中風嘅街坊,坐喺輪椅瘦到皮包骨,就覺得自己仲行得走得已經好好彩」。他說生老病死無人能避免,選擇開心抑或難過地面對,存乎一心。
陳先生性格樂觀,多少受其癌病逝世的祖母影響。他回憶,祖母在生時最喜歡看到他,「有時唔使講嘢,你眼望我眼已經好開心」。兩嫲孫最喜歡到茶樓品茗,每次也吃鹹水角,「但要同佢鬥快食,因為醫生唔畀佢食咁多」。
生命無常,有次陳剛探望完住院的祖母回家,尚未踏入家門,已收到醫院來電,通知他祖母已過身,「原來生命可以變得好突然,凡事都應該順其自然,不用太執着」。中風前陳只顧搵食,從未做過義工,病後無工作纏身,才加入聯合醫院社區參與及義工服務部的義工行列,探訪面臨死亡的末期病人,用自己的經歷勉勵他人。
在芸芸義工經驗中,陳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協助一位需要儀器幫助呼吸的長者搬入安老院,「講兩講佢就要用部機出嚟吸氧氣,要好有耐性」。除了耐性,陳認為與病人相處,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也相當重要,「老人家最好問佢哋邊度鄉下,一問佢哋就會同你分享自己故事,最緊要有人肯做聽眾」。

推出心願成真計劃

聯合醫院社區參與及義工服務部由41位義工組成,除了病人做義工,也有社工及醫院員工參與。該部門今年特別推出家訪及替病人實現願望的「心願成真」計劃,還有由病人挑出人生中最有紀念價值的相片,加上向家人無法宣之於口的說話,編集成「我的人生歷程相簿」計劃。
部門程序主任楊雅燕稱,上述計劃適合聯合醫院內所有正接受寧養治療的病人,當中「我的人生歷程相薄」計劃目的是為了讓病人透過挑選相片的過程,重拾一些已遺忘卻又具鼓勵性的生命片段,在人生盡頭仍能抱積極態度。
記者 陳凱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