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奮起變民主鬥士受盡牢獄之苦 爭取人權無悔

書生奮起變民主鬥士
受盡牢獄之苦 爭取人權無悔

【本報訊】現年54歲,被北京重判11年,正在遼寧省錦州監獄服刑的劉曉波,原本寂寂無聞。但自上世紀80年代中,他因批評當時的美學泰斗李澤厚而聲名大噪。一時間眾口一詞:哪裏冒出一匹「黑馬」?自此這匹文化叛逆黑馬的影響日見隆盛,引起了海外漢學界高度關注。但八九學運改變了他的下半生。身為劉曉波師母的「天安門母親」丁子霖昨日表示,劉獲獎「當之無愧」,對推動中國民主發展起積極和正面的作用。

原本是一介書生的劉曉波,因1986年先後在多家媒體發表批評李澤厚文章而一鳴驚人。短短兩年間他出版了多部專著,如《選擇的批判──與李澤厚對話》、《審美與人的自由》等。他認為,自己與李的本質分歧在於,李是將德國哲學家康德融入馬克思的體系,但他認為馬克思根本沒資格融入康德。李的思想強調社會本位,而自己強調個人本位。話說1987年,李的博士生向他下戰書,雙方在中社院的飯廳進行激烈辯論。結果李的四名博士生大敗。劉其後在1988年開始獲邀海外講學。
但1989年的學運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捩點。當時正在美國的他,毅然回國,投身這場波瀾壯闊的民主運動,其間被喻為天安門「四君子」(另三人周舵、高新和侯德健)之一。六四後,他被指「反革命」,經歷了近20個月的牢獄生活。但重獲自由的他,並沒有因此停下來,亦拒絕離開中國,繼續為爭取中國的民主和平反六四努力,最終又兩度遭牢獄之苦。
屢遭嚴刑打擊的劉曉波並沒有畏懼。2005年開始,他先後在海外網站發表多篇文章,引起國際社會關注。2008年,他發起和負責撰寫推動中國民主和人權的《零八憲章》而遭當局拘捕,當局並指他昔日六篇文章涉造謠及誹謗,在去年12月25日遭北京重判入獄11年。這是他第四度入獄。他曾在去年12月23日《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中寫道:希望自己成為中國文字獄裏的最後一個受害者。

師母丁子霖:當之無愧

對於劉曉波獲獎,73歲的天安門母親丁子霖感到安慰。她說,「這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對推動中國民主發展起到積極和正面的作用。早在1980年代中期,劉已被稱為「新銳學者」而聞名內地高校,當年他在北京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丁子霖的丈夫蔣培坤與劉曉波論文導師一起指導他的博士論文,丁也就成為劉的「師母」。因為這層關係,劉常去蔣家,與他們在六四中遇難的兒子蔣捷連也很熟。
曾與劉曉波等人被視為天安門四君子之一的周舵昨日表示,將和平獎頒給劉曉波,對推動中國的民主發展起到積極和建設性的力量,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支持把這個獎頒給中國人」。

劉曉波(右一)與內地多名異見人士經常聚會,包括老師蔣培坤(左一)和師母丁子霖(右三)。互聯網

劉曉波曾到被譽為中國自由民主思想啟蒙、《走向未來》叢書主編包遵信的墓前祭祀,並且讀出公開信。美聯社

王丹:中國民主里程碑

前學運領袖王丹受訪表示,諾貝爾將和平獎頒給劉曉波,是中國民主發展的里程碑和轉捩點。這代表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問題決定採取新策略,從過去的姑息態度轉為積極對中共施壓。他表示,不管中國國力多麼強大,還是會受到國際社會抵制。從劉曉波這件事上可看出,儘管中國經濟發展再快,抗拒普世價值對中國不會是好結果。
擔任外交官的中國著名博客作者楊恆均表示,諾貝爾獎授予劉曉波,是對諾貝爾獎的正名,也是給他們自己一個機會。
北京學者徐友漁日前在給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發出的公開信中稱,劉曉波如果獲獎,將傳遞這樣的價值觀念:全世界為爭取人權而鬥爭的人們,將在理性和非暴力的抗爭中,看到希望和吸取力量,全世界、全人類將在埋葬專制統治的同時,埋葬暴力。

劉曉波(前排左一)畢業於吉林大學。圖為他大學期間與同學們外遊時合照。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