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糖方法亦要公平 - 丹尼士

派糖方法亦要公平 - 丹尼士

立法會會計界議員陳茂波引述統計處數據指出,若把全港住戶收入分為十等,收入最低的一群在過去十二年來收入「不升反跌」,九七年家庭月入為四千三百元,○四年卻跌至三千元,至今一直維持這個極低水平。他感嘆地說:「十二年間,這班最低收入的人士,月入竟然少了百分之三十!」他促請特首曾蔭權在本月施政報告中,不應再減利得稅或「人人派糖」。
究竟以往政府是否「人人派糖」呢?絕不!所謂「人人派糖」,即人人有份,如澳門般有身份證者便有糖派,特區政府捨最簡單的方法不用,改用曲線派糖方法,但結果是富人多糖派,窮人無糖派,達不到真正的扶貧效果,若果今次施政報告繼續有利民紓困政策出台的話,應該擴闊至更大層面,尤其是過往政府嚴重忽略的三無人士,所謂三無即無交稅、無綜援等福利津貼和無公屋或購買物業的一群人士。
過往政府的寬減差餉政策存在頗大漏洞,若以某位業主擁有十個物業單位而每季應繳差餉是一千五百元來計算,每年每個單位便是六千元,若再乘以十,他總共得到受惠金額是六萬大元;但另一方面,那些沒領綜援又要租住私樓者,卻連一毫子也沒受惠,兩者相差非常巨大。
理論上,每個人住一間屋便足夠,若擁有多過一間,應視之為收租物業,或以奢侈品看待,這方面的差餉是不應該撥入寬減範圍,否則政府便是變相製造貧富懸殊。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政府若連公屋綜援戶也因租務差餉寬減而獲得退錢,我們實在想不出任何理由去忽略三無人士。

收租物業不應寬免

際此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高企不下的時候,政府有必要檢討過往派糖的成效有多大,若果還是一意孤行,相信會激發更大的仇富情緒。尤其近日人民幣滙價持續上升,美滙持續向下,促使與美元掛鈎的港元不斷貶值,以致通脹持續升溫,市民負擔百上加斤。毫無疑問,港人是聯繫滙率的犧牲者,政府若要堅決捍衞聯繫滙率,便有責任去為這個貨幣政策的受累者解決困難,這就是代價。由於牽涉到每一階層,政府若要派糖亦要公平一些,若苦無更佳方法,索性仿效澳門政府人人派糖好了。
丹尼士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