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有大草鶯瀕危

香港獨有
大草鶯瀕危

【本報訊】體形細小的大草鶯一直被認為散居於南中國、尼泊爾、印度等地,但有鳥類專家經多年考究,發現只見於香港郊區草地的大草鶯其實與尼泊爾及印度一帶的屬不同品種,確認是香港僅有品種。由於香港大草鶯面臨瀕危邊緣,專家建議政府盡快制訂有效保育措施。
記者:梁德倫

大草鶯最早於19世紀末被發現於海南島出沒,其後在緬甸、越南、泰國、廣西及廣東均見其蹤影。不過,近年南中國地區的大草鶯只常見於香港郊區草地,例如大帽山、大嶼山等地,對上一次在香港以外的南中國地區發現大草鶯已是01年的事。06年經基因檢測,大草鶯被劃入為「鶥科」。
不過,鳥類學家一直懷疑大草鶯是否只得一個品種,鳥類學家、亞洲生態環境顧問公司執行董事利雅德耗逾八年多時間,透過紀錄不同地區的大草鶯叫聲,翻查英國及德國調查紀錄,又測試其基因排列,最終發現棲息印度、尼泊爾等地的大草鶯,與在港發現的屬於兩個不同品種。

全球僅存200多隻

利雅德表示,經過今次發現決定將香港的大草鶯繼續命名為ChineseGrassbird,中文名為大草鶯,而印度一帶的大草鶯則易名為IndianGrassbird,暫未有中文譯名。他又指,由於香港的大草鶯估計只得約50至100對左右,故估計全球最多只得200多隻存活,較印度的一種約2,000多對少很多,可以看成是瀕危物種,有必要立即作出相應保育行動。
香港觀鳥會副主席吳敏稱,由於大草鶯只棲息於海拔200至800米的草地和矮竹林,本港這類地方越來越少,大草鶯生存空間受威脅,但政府保育政策明顯不足,「政府竟打算將郊野公園變成堆填區,其實正縮窄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影響物種多樣性」。他建議當局盡快普查本港大草鶯的情況,例如作息、數量、繁殖狀況等,再制訂保育措施,避免全球僅有的物種面臨絕種。

大草鶯簡介

名稱:大草鶯(ChineseGrassbird)
數量:全球200多隻
特徵:長約10厘米,頭、背及尾部呈棕啡色
習性:棲息於海拔200至800米的草地及矮竹林,並不常鳴叫
情況:主要被發現出沒於香港郊野公園山區草地如大帽山等,屬瀕危物種

資料來源:利雅德、香港觀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