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歐洲央行和英倫銀行昨日分別公佈議息結果,兩央行分別決定維持息率於1厘與0.5厘不變。分析指,歐英央行官員現時按兵不動,是希望等待區內經濟數據出爐,如通脹及GDP增長,才決定貨幣政策方向。
昨議息維持利率不變
英倫銀行宣佈繼續其2000億英鎊(約2.5萬億港元)的量化寬鬆計劃,研究機構IHSGlobalInsight英國及歐洲首席經濟師HowardArcher認為,央行官員較傾向待本月稍後公佈的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及綜合支出檢討後,才考慮是否更改其貨幣政策。
英國近期的經濟數據各走兩極,令央行官員莫衷一是。私企製造業調查報告顯示,該國經濟增長放緩速度較今年初更慢。反映通脹的消費物價指數,卻在央行中期目標2%以上。央行官員AndrewSentance早前重申,既然通脹已超過目標通脹,央行就應加息,並為退市部署。而另一官員AdamPosen卻呼籲要推出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否則將會窒礙脆弱的經濟復蘇。
歐洲央行所面對的是德國經濟保持穩定復蘇,周邊國家如希臘及愛爾蘭等,經濟卻仍疲弱。歐央行雖有意退市,但又擔心歐元升值拖累復蘇進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師布蘭查德則預期,歐美將會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但指若相信該政策能令經濟增長加快,是自欺欺人。他指出,量化寬鬆及放寬信貸或會令經濟出現輕微增長,但卻絕不能令先進經濟體系經濟快速增長。
滙豐:儲局放水港受惠
滙豐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StevenKing)昨在電話會議中表示,相信聯儲局下月會啟動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原因包括美國當前通脹不尋常地低企、負債高企等,市場擔心美國大有機會陷入日本式的經濟衰退,故聯儲局要盡力避免陷入如此困局。他指出,倘美國啟動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資金便會湧到新興市場,及其他個別市場,香港會是其中受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