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保險生意,就是攤分風險,保險公司再從中加點溢價作為利潤。那麼政府用公帑搞的保險生意,又是甚麼呢?
官辦的醫保計劃,說明來者不拒,更要用上各種折扣,吸引本來已經享有近乎免費醫療福利的香港人去投保,若果說這是未落實已經打定輸數的蝕本生意,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吧。事實上,政府也準備了500億元,希望可以足夠頂10年;換句話說,政府希望可以每年蝕50億元,便阿爾揭諦,功德圓滿。
我沒有水晶球,不敢質疑究竟500億元可以蝕多久。不過,單憑政府打定輸數的前設,就已經有充份理由去懷疑,這個無謂的官辦蝕本生意,最終有大多成效。歸根究柢,政府現在的設計,基本上是鼓勵那些自知風險高的人去投保,學術一點,就是所謂的AdverseSelection。保險分攤風險的功能,到政府手上,反而變成了將風險都集中在政府手上。
政府的宣傳包裝精美,說這是用公帑去補貼中產,去享用更優質的私營醫療。不過,本質上,這個所謂自願保險,其實是政府將本來是私營的醫療服務,也變成由政府資助,所以,政府也同時又要去管私營醫療收費。更甚者,政府今天可以管收費,他朝自然會管更多;提供甚麼服務,用甚麼藥,聘用甚麼人,恐怕只會越管越多。
醫保非對症下藥
另一個問題是,當有錢人可以享用更好,更快的醫療服務,以時下的民情,政府不會又搞平均主義嗎?到時,多付了一筆所謂保費的中產,不會覺得被政府搵笨嗎?到最後,究竟有甚麼改變過呢?
政府裏面就是太多沒有常識的人,偏要無事生非。如果說香港的醫療成本越來越高,為甚麼不去看看為何醫管局的資源錯配得厲害?現在不去對症下藥,反而把政府干預醫療的範圍擴大。究竟何時開始,香港的公共政策制訂變得一塌糊塗?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