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金馬倫在保守黨年會演說。國家危難,要有魅力領袖出來振奮人心。
金馬倫演說多佳句。首先把戰爭時期的口號祭出來:「國家需要你」(Thiscountryneedyou):政府為你提供機會,我們做好本份,你們抓住機會,一起復甦經濟。
首相說:「英國民眾從來不是乘客,而是司機」。(IknowtheBritishpeopleandtheyarenotpassengers,theyaredrivers)婉轉給國民擦鞋,經過工黨的死氣沉沉,把一個民族的高質素潛能重新釋放,這一招,戴卓爾夫人三十年前用過,證明有效。
金馬倫的演說,頗得邱吉爾的神髓:「我見識過士兵的勇氣,企業家的堅毅,教師的用心,醫生的奉獻,社工的情懷,長者的智慧,父母的關愛,兒童的希望。來吧,讓我們團結起來,為了國家利益,努力吧。」
句子短,詞彙淺白,共六千四百三十字,其中「民眾」(People)出現五十八次,平均每一百一十字、每八句半,就出現一次。
然後是「大社會」(BigSociety),相當於保守黨一向信奉的小政府。「大社會」是一個新鮮的概念:這個社會,人人都是決策者,人人都可以是老闆,人人是士兵,人人是領袖。
金馬倫的演說,平均每句十三字,為了迎合今天上網玩i-Phone的新世代。工黨領袖文立彬的演說,每句平均十六字。前首相白高敦去年的告別演說,每句平均二十二字。
政治就是精算學。不要以為文辭淺白、句子短,就比艱深和冗長容易,剛剛相反,不然,廣告的口號,像麥當勞的I'mlovingIt和可口可樂的It'stherealthing,僅四五字,就不會值百萬美金。
奧巴馬的演說,曾成為香港「英語通識教材」;金馬倫的演說,也會成為香港中環精英爭相抄襲模仿的對象。但不幸,正如英美的民主制度,中國的農耕社會一百多年都學不來,白人的演說藝術,師承希臘羅馬,抄襲美國的電視劇集LieToMe變成港式神探劇集容易,抄襲白人的文化內涵,不可能。
香港呼喊過的什麼「新精英主義」、「第三條路」,都是英美洋人發明的。這邊不付人家一文版權,生搬硬抄。這一次,英國人又祭出新花樣,叫BigSociety,也夠一眾黃面孔的學者慢慢「論述」,然後又抄襲了。
人家的演說,可以改朝換代,一飛沖天,自己抄來抄去,為什麼總是假大空?爭把子女送英國寄宿學校,再送三百年,讀電腦、財金、醫科,回來了,「中國特色」還是磨不掉的。但不要惱怒,不一定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