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花旗銀行在港府於下周公佈施政報告前,公佈一項市民對置業期望的調查,60%受訪市民指,樓價若維持現時的高水平,未來10年將無望置業。而80後年輕人表現積極,較多希望獲政府資助置業,受訪者對首次置業樓價的中位數為190萬至200萬元。
記者:周燕芬
樓價高企令越來越多人失去對置業信心。恒生銀行(011)副董事長梁高美懿在短期內第二度提出憂慮,擔心在股市及樓市已有一定升幅下,資產升值幅度,與工資及經濟增長的幅度脫節。當然,並非人人願做房奴,調查中有42%認為,未必一定要置業,租住房屋亦沒有問題。
80後多盼政府助買樓
花旗於9月上旬向1068名市民,就香港置業問題進行電話訪問。花旗個人財務總監林智剛稱,49%受訪者預期,未來兩年樓價仍會上升;置業信心方面,僅20%表示,有信心未來5年可以上車;49%指若有定期儲蓄,未來可望置業;高達60%指,若樓價維持現水平,未來10年將無望置業。
在協助首次置業方面,80後有55%希望獲政府協助,只有29%希望父母幫助;60歲以上的長者,同樣分別有54%希望政府及他們可協助兒女置業;30至59歲中年人士則只有34%認為,政府應協助市民。
至於置業的原因,74%視置業為良好的長線投資,65%視為人生目標之一,53%認為反映個人成就,42%則認為,非必須買樓,租屋亦可以。
而認為首次置業的樓價水平,中位數為190萬至200萬元,以500至700呎為主,供款客最多佔家庭收入的20至30%為適合。揀選物業重點考慮因素是交通(佔90%),其次是環境(70%)和方便購物(58%)。未有置業人士,有62%指會考慮房屋協會和房屋委員會旗下的樓盤。
恒生憂資產泡沫升溫
林智剛指出,全港約241萬名市民已擁有物業,約有153.5萬名市民積極部署置業;而首次置業年齡以26至30歲為主,佔41%;82%為自住;三分一獲得父母支持。談及息口走勢,林智剛指,3個月港元同業拆息有上升空間,該行估計會由現時0.35厘,升至今年底的0.6厘。
此外,恒生銀行《香港經濟脈搏》報告指出,香港經濟至今表現強勁,但前景不明朗,全球經濟呈廣泛放緩迹象,對香港外向型經濟前景抱較審慎看法,並預期增長勢頭將於未來顯著放緩;更重要是市場預期低息環境持續,將令資產泡沫風險上升,對政府施政構成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