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兩相安:步出至親離世陰霾

生死兩相安:步出至親離世陰霾

這是嘉宜第二次來電善寧會安家舍。
回想第一次向安家舍求助已是十年前的事了。當時,嘉宜的父親患上肺癌,由患病到離開只有短短半年時間,由於與父親關係疏離,甚至經常吵架,嘉宜以為自己不會太想念父親;怎知半年後,嘉宜才慢慢出現哀傷的情緒。當時,經朋友介紹,接受了安家舍的個別輔導後,嘉宜慢慢接受了父親離世的事實,但遺憾的是,她已沒法報答父親的愛與關懷。為了補償這遺憾,嘉宜決定要加倍關愛年邁的母親、更珍惜與她相聚的時間。

伴母度晚年減輕遺憾

事隔十年,嘉宜的母親因心臟病突然離世。由於目睹母親離世的一刻,嘉宜的心情久久未能平復。午夜夢迴,常常出現母親離世的情境,日間工作時也會出現焦慮及不安的情緒。更嚴重的是,以往性格和善的她,這段時間卻常與同事發生衝突。嘉宜意識到自己出現了問題,她再次向安家舍求助。嘉宜向輔導員傾吐無法挽救母親生命的歉疚及不習慣沒有母親的日子,有時放工回家也習慣地說:「媽,我回來了!」但其實家裏只剩她一人。在輔導過程中,輔導員讓嘉宜回想起母親離世的前幾年,她怎樣經常陪伴母親左右及帶她出外旅遊,令媽媽可以過一個豐盛的晚年。嘉宜頓感安慰,因為她避免了再次出現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事隔一年,嘉宜慢慢從哀傷的陰霾中走出來。在這次經歷中,嘉宜發現自己成長了,以往依賴性強的她,學會了獨立的面對問題。同時,嘉宜亦踏出新一步,重新擴闊自己的社交生活及重拾因照顧母親而放下的興趣及理想。
撰文:善寧會
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