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異見人士劉曉波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曾當面向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秘書倫德斯塔(GeirLundestad)警告,若有中國人獲此獎項將會損害中挪兩國關係。兩年前也曾有著名中國維權人士胡佳一度獲獎的呼聲很高,然後中共也是出來干預,結果獎落入其他國家。
兩年前,鑑於中共申辦奧運以來,始終未能實踐要改善人權的承諾,所以外界普遍認為,如果諾貝爾和平獎能頒給中國異見人士,將象徵國際社會對中共迫害人權的強烈抗議,並給爭取中國人權而奮鬥不懈者很大的鼓舞。身為維權人士,胡佳最初是關心環保問題,隨後關注的領域越來越廣,舉凡野生動物保護、愛滋病患者、六四傷殘人士、受迫害維權人士、法輪功受迫害等敏感問題,胡佳都拒絕選擇沉默。
二○○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挪威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斯坦恩.滕納森(SteinTonnesson)與外國媒體見面時曾透露,該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可能授予一位中國異見人士。當時滕納森還表示,中國政府在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後,應當成熟了,不至於對異見人士獲獎感到憤怒。但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錯估了中國政府的反應。十月七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記者會上說,這一獎項應授予「合適的人選」;到了十月九日,中共外交部再次發表聲明,這次秦剛措詞嚴厲,他說,胡佳犯了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如果把獎項授予這樣的人,就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
隔天諾貝爾和平獎就宣佈,獎項由芬蘭前總統阿赫蒂薩里(MarttiAhtisaari)獲得,因為他三十多年來調停國際衝突,對世界和平有貢獻。兩周之後,歐洲議會把沙卡洛夫(AndreiDmitrievichSakharov)人權獎頒給正在北京服刑的胡佳。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依舊嚴詞批評胡佳是個罪犯,歐盟的做法是干預內政。
一九八六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ElieWiesel),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劫納粹集中營的生還者。他一再表示:四十年代,希特拉為甚麼能殺死六百萬猶太人?因為當時歐洲人對自己周遭的事情冷漠,他們覺得猶太人跟自己沒有甚麼關係;美國一些大企業還持續跟納粹德國做生意到一九四二年。
冷漠是罪惡也是懲罰
在著名的〈冷漠的危險〉(ThePerilsofIndifference)演講中,維瑟爾指出:「因為冷漠而導致人們受苦難,是人類的可恥;冷漠,比憤怒、憎恨還危險。冷漠是在拒絕人性,在背叛自己;冷漠不僅僅是罪惡,也是懲罰。」當前中國大陸風起雲湧的維權活動,若能透過諾貝爾和平獎來給予關注,將可以表示外界對共產中國國內維權抗暴的聲援。
兩年前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屈服於中共的政治壓力,今年獲提名的劉曉波,會否遭同一命運,這兩天就會揭曉了。
鄭明麗
台灣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