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家破招 轉售公司短炒突圍天巒六日摩賺100萬

炒家破招 轉售公司短炒突圍
天巒六日摩賺100萬

【本報訊】政府連番出招為樓市降溫,近期開賣的多個新盤,發展商雖跟從新指引,但由於遲遲未落實規管現樓,令炒家有機可乘,新地(016)以現樓方式發售的上水洋房天巒,有買家上周購入1期洋房,昨日迅速透過買賣公司方式摩出,6日間淨賺100萬元。政府為打擊短炒,禁止以私人名義摩貨樓花,上述新盤快速轉手,明走灰色地帶,拆政府招牌。 記者:湯家明

港府為打擊短炒活動,其中有樓花在完成交易前,禁止以私人名義摩貨一招。但亦存在灰色地帶,若以公司形式購入單位,便可利用買賣公司方式轉手,賣方即輕易短炒獲利。天巒雖是現樓,可不依從上述措施,但摩售成交可謂無視港府用心,政府早前明言,若新措施成效不彰,會再增加新例。

現樓規管官商續拉鋸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也認為,不少投資者都覺得現時買賣樓花諸多限制,趁政府未出招規管現樓的「真空期」前,索性只炒現樓。他認為,現樓新盤除非水位大,因成交期往往比樓花短,投資者一般要上身(即要完成交易),風險較大,所以近期部份以低價促銷的現樓,都出現投資者入市,如上水天巒等,開價比市價低。
事實上,政府自今年6月實施9招12式後,有意將有關指引擴展至現樓,但因與地產建設商會遲遲未能達成共識,事件一直拖延至今仍未落實。據了解,地產商會曾一度建議落成後半年內開售的樓盤,才要受銷售指引規管,不過建議隨即遭房屋局否決,並指5至10年才有商量。

逾10買家加價15%放售

新地今年重頭作之一的天巒,開賣前,透過代理在市場物色客源,預留部份洋房後,在上周日落實簽售。該盤1期132幢洋房近沽清,市場已有10多個買家急不及待以口頭形式放售,普遍叫價較購入價高出15%。
昨日市場即傳出天巒速錄摩貨成交。為1期庫爾大道雙號屋,3568方呎,業主透過有限公司以約3175.5萬元一手購入,呎價8900元。市傳昨以買賣公司方式轉售,扣除樓價4.25%釐印費、律師費及買賣公司使費,不消一周賬面淨賺約100萬元。除上述洋房外,另位於加倫大道一洋房亦傳以摩貨形式售出,惟交易有待落實。
因應市場具承接力,新地昨再加推14幢洋房,4158至4180方呎,平均呎價9904元,定價4056萬至4580.4萬元,呎價9750至1.1萬元。及後,再加推萊茵河大道F型2號屋,6195方呎,另設5123方呎花園,定價1.375億元,呎價2.22萬元,為目前天巒定價最貴洋房,較毗鄰1號屋,日前以定價1.319億元推售,呎價2.13萬元高出4%。天巒2期首批29幢洋房,最快今日發售。
市場指出,雖然天巒2期已先後推出90幢洋房,惟發展商屬意先賣逾4000方呎大屋,並以配售方式進行,即代理預留大屋後,才獲分配2000至3000餘方呎「細屋」,部份向隅客遂轉投1期二手市場。
天巒1及2期總數330幢洋房,屬新界區15年來最大規模大型洋房項目,代理指,是次1期132幢幾近沽清,已是06年同系元朗葡萄園160幢洋房一炮沽清後,銷量最多洋房項目。

天巒2期加推單位部份售價

策馬特大道2號屋
面積:4180方呎 呎價:9750元 定價:4075.50萬元

策馬特大道6號屋▲
面積:4160方呎 呎價:9750元 定價:4056.00萬元

策馬特大道8號屋
面積:4160方呎 呎價:9800元 定價:4076.80萬元

琉森大道15號屋
面積:4173方呎 呎價:9850元 定價:4110.41萬元

琉森大道17號屋
面積:4161方呎 呎價:9830元 定價:4090.26萬元

琉森大道20號屋
面積:4164方呎 呎價:11000元 定價:4580.40萬元

萊茵河大道2號屋★
面積:6195方呎 呎價:22200元 定價:13752.90萬元

▲售價及呎價最平
★售價及呎價最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