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有大陸遊客在香港商場內為小童「把屎」的短片被放上網,有網民戲謔道,「難怪叫黃金周!」
香港商場內廁所的數目並不少,大陸遊客選擇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鼓勵孩子製造「黃金」,大約是出於對公廁的極度驚恐。因為大陸的公廁,恐怖程度非常人能夠想像。
偏遠地方的茅廁就不說了,大城巿旅遊點的公廁硬件設施本來不差,水箱內水源也充足,但不知道為甚麼,便後沖廁這個簡單動作就是沒有多少人愛做。所以,這幾年大陸各地公廁內的人手沖廁系統漸漸被自動沖廁系統取代,但公廁厭惡指數並無明顯下降,外地人仍然可以輕易用鼻子找到公廁的位置。有趣的是,許多公廁入口有一間收費室,室內坐着一個廁所所長,所長似乎只負責收費,而無意清潔,座廁或蹲坑旁的尿液遺漬長期積聚,腳無踏足之處。很多大陸人習慣了一個忍字,盡量不去公廁。
前不久光顧廣州機場內的公廁,推門進去,但見一位五、六十歲的老婦蹲在洗手盆下的地上小便。看到我詫異的表情,老婦解釋道:「年紀大了,沒耐心等。」然後起身,施施然離去。不久,一時髦女郎從廁格內出來,直奔洗手盆洗手,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女郎踩着露趾涼鞋的腳已經踏上了老婦的尿液!公廁內只有兩個廁格,連我都等得頗不耐煩。似乎也不能全怪老婦缺乏公德,要怪,只能怪中國人要解決的問題實在太多,排泄問題尚未有資格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