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股神畢菲特在《財富》雜誌的演講會上表示,現在是時候回到股票,因為債券市場明顯出現了價格泡沫。無獨有偶,根據《華爾街日報》消息,債王BillGross旗下的PIMCO,從7月起開始減少國債的投資,轉向其他工具。這一浪中流入債市的資金,比起千禧年之後流入股市的金額,有過之而無不及;就憑這幾點,已經令不少人認為,情況非比尋常。
用真金白銀作出的決定,背後總有原因。說到底,理由就只有一個:利率將會在長時間維持在低位,各國央行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將會再推高債券的價格。可惜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量化寬鬆要是真的可以振興經濟,日本老早便走出了衰退。量化寬鬆既不可能無止境的繼續下去,歐美各國的選民,耐性亦有一定的限度。日本長期進行超寬鬆貨幣政策,因為日本官僚和政客,首先要照顧財閥金主的資產負債表。早幾天日本宣佈的新一輪寬鬆政策,只不過說明了,這個國家的執政黨對自己沒有信心,要收買支持;除此之外,行動本身實在沒有太多其他的經濟意義。
各國政府包袱大 難言興盛
說遠了,回到環球的宏觀環境。事實上,現在市場不欠資金,反而是各國政府的各種負擔大太,令大家都參透不了,終歸要結了這筆賬,人民在未來要放棄多少收入。要是沒有這種顧慮的地方,像香港,確實明顯是佔了無比的優勢。當然,各國政府只要仍然放不下包袱,環球經濟也不可能整體復元,下一個興盛周期仍然未算開始。
從種種現象看來,歐美國家的人民,取態上已質變,甚至連日本也在醞釀變革。股神的樂觀,看來有道理。傳統上,復蘇後利益最大通常都是股市。不過,投資這個概念,必須要有很大的耐性,不太適合希望賺快錢的投資者。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