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時任副教育統籌司的林煥光,負責為末代港督彭定康推銷「老人退休金計劃」,提供一個即收即付的保障制度,但計劃受到商界及北京反對,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陳佐洱拋出一句「車毀人亡」,計劃最終胎死腹中。回歸13年,眼見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林煥光昨向本報說:「對我個人嚟講,(計劃不獲通過)呢個係一個遺憾。」
高官落區推銷政策,回歸前已有先例,林煥光當時曾到屋邨球場出席座談會,爭取民意支持。他在「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的訪問中憶述,當年的計劃得到近七成人支持,但同時受到多方反對,包括商界、北京,「當時有好多政治陰謀論,諷刺嘅係內地當時都經已有類似計劃」。後來他已被調離原有崗位,不知道最終為何放棄計劃。
掌平機會「唔畀面政府」
事隔多年,林煥光依然感慨。他引述數據指出,香港的人均生產總值,表面上高達3萬美元,排列世界首10位,但收入中位數只得約1萬港元。「數字反映咗,根本係好少數人掌握咗好大量資產,政府更加要着重長遠社會福利發展」。
林煥光今年2月出掌平機會後,曾表示日後會就關乎社會公正、公義、平等機會的議題主動發聲,「唔會坐喺度畀面大商家畀面政府」。上任後曾力撐最低工資時薪33元、轟政府部門因獲法例豁免,對改善無障礙通道敷衍了事,「多一百年都搞唔掂」。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