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獲頒首屆「高錕教授科研交流生獎學金」的中文大學物理系4年級生李昌耀,早前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交流科研三個月,鑽研量子電腦和超導體發展,獨自拜訪當地七間著名學府。這名家境清貧的學子,沒想過念經濟金融賺大錢,將專注研究原子物理,做高錕後繼人。
李昌耀不諱言雙親領綜援,胞兄是中度智障及患自閉症。他自幼學懂獨立,且對天文物理感興趣。在美國交流期間,他測試原子與離子變化,從中探究量子電腦的發展。他計劃畢業後繼續從事研究工作,「人生目標不止賺錢」。他對高錕最深刻印象,來自他出任「港事顧問」,備受中大學生抨擊,但仍海納百川,「高錕是最有自由主義的校長」。
9學生獲獎學金
中大信息工程學系4年級生楊瑞,同樣獲頒獎學金到柏克萊分校研習,與教授合作開發網站。他來自安徽省,並在高考中考獲全省第5名,卻選擇來港升學,「內地冇咁多機會去外國交流」。另一名數學與資訊工程學系4年級生林嘉傑,則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參與無線通訊系統研究,提高網絡傳送效率,跟高錕一樣把研究貢獻互聯網,他說:「我同光纖之父距離非常之遠。」
中大今年成立的「高錕教授科研交流生獎學金」共有9名學生得獎,各獲頒35,000至45,000元,於今年暑假到英美著名學府進行約三個月的科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