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買得多、蝕得多

中小企:買得多、蝕得多

【本報訊】政府鼓勵公司老闆為僱員購買自願醫保計劃,但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劉達邦表示,該會大部份會員均對計劃有保留,尤其是保障範圍不覆蓋門診服務。他坦言買醫療保險是「買得多、蝕得多」,「員工主要係醫頭暈身㷫,只係少少哋買個安心」。

不包門診不吸引

在內地設廠的劉達邦在本港有僱員25人,公司每年醫療保費開支6.8萬元。他說若參加自願醫保計劃,每年保費開支將增至10.7萬元。他表示為員工購買醫保已16年,從沒有員工因大手術或嚴重受傷而索償,「多數係去門診睇吓傷風感冒」。但自願醫保不包括門診,對他來說絕不吸引。
他指公立醫院服務不一定比私營差。其女兒上周深夜「撞穿頭」到九龍聖德肋撒醫院(俗稱法國醫院)求診,但院方稱醫生因太晚而拒絕回醫院,最後改到伊利沙伯醫院,輪候一小時花了100元縫針,「如果睇法國醫院,淨係個醫生返嚟要8,000蚊,仲未計診金,保險未必包得晒」。
理工大學去年調查了278間私人機構共二萬名員工,發現公司為一般僱員購買的住院保險,每年保費中位數是938元,手術索償3,000元至3.75萬元。但政府建議的保險計劃,20至24歲無病痛年輕人保費多達1,570元,手術費更要投保人先付墊底費。
理大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阮博文認為,政府未必能吸引目前佔醫療保險市場一半的百多萬份公司保單轉投這個計劃,「好多人手持嘅醫療保險,都未必直接轉到去政府嘅計劃,因為保費仲貴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