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昨日正式推出自願標準醫療保險計劃諮詢文件,首要目標是協助現時240萬份個人及團體醫保保單過渡至標準醫保。為吸引年輕健康人士參加,當局提出30歲以下投保有七折優惠等;卻為老弱傷殘設門檻,包括65歲以上人士保費不設上限。文件未有詳細交代如何防止保費狂加等關鍵問題。有學者表示,計劃不能解決人口老化問題。記者:陳沛冰、陳凱迎、梁洵瑜
政府昨日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建議中的自願標準醫保計劃,包括保險及儲蓄兩部份,所有保險公司的標準計劃保費劃一。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表示,只要有30至40萬人參加已可啟動計劃,現時全港已有240萬份個人及團體保單,只要每個年齡組別有5萬人參加,已有足夠人數。預計最快2013年立法,2014年推出。
指希望年輕人一直續保
諮詢文件明言,若計劃未能吸引年輕及健康人士參加,或會未能發揮風險攤分作用,甚至令計劃失敗。政府為吸引年輕人參加,建議所有30歲以下人士任何時候參加,都可享有七折優惠;其他年齡人士只可於計劃推出首半年至一年參加,保費才有七折。健康人士投保後若沒有索償,會有無索償優惠,最多是保費30%。
周一嶽表示,希望年輕人參加後一直續保,至年老醫療開支最大時便有保障。政府重點爭取80後青年支持,昨晚與十多名80後會面。有份出席的「星屑醫生」歐陽英傑表示,政府主要解釋80後的疑慮,如投保是否只是「明益」保險公司;與會者對醫保計劃表示歡迎,但因本身缺乏買保險意識,政府需落重藥做游說工作。
保險公司評估65歲或以上人士的風險是一般人四倍,故諮詢文件建議他們可在計劃推行首年投保,但保費不設上限,意味他們的保費或會較一般人高。周一嶽表示,保險界認為若65歲或以上人士開始投保時有優惠,會吸引很多人投保,計劃便不能持續。現時65歲或以上人士中,只有4%人有購買醫保,其餘人士由公立醫院照顧,有關安排可繼續。
諮詢文件舉出醫保計劃範例,保費原價由0至1歲的每年2,070元,至60至64歲的5,570元,但沒說明落實計劃後實際保費。周一嶽承認,「今日數字唔反映將來數字」,若將來較多年輕人投保,保費加幅不太大;若長者較多,則保費加幅較多。但因保費按不同年齡組別制訂,故相信加幅不會太快。
學者:難解決人口老化
周一嶽表示,500億元基金可分十多二十年使用,大部份用於為開設儲蓄戶口提供資助,包括投保時間越長,回贈越高;及注資高風險人士分攤的基金內。保險公司會與醫療界就醫保計劃制訂套餐式收費,政府在未來四間私家醫院批地條款中,規定提供一定套餐手術數目。但諮詢文件仍有很多問題未交代,如實際保障範圍及如何規範保費等。
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阮博文表示,政府只能將現時240萬份醫保保單過渡至新計劃,對年輕人誘因不足,又不能維持長者的醫療需要,人口老化問題難以解決。立法會議員余若薇表示,不贊成政府用500億元資助現時已買保險的人。
標準醫保計劃簡介
保障範圍:住院治療或非住院手術、專科檢查、磁力共振、電腦掃描及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費
形式:除購買保險外,建議設儲蓄成份,確保退休後有能力續保,方式包括透過先支付較貴保費並從中抽出部份作儲蓄但規定65歲後才可使用,或由投保人自行儲蓄
優惠:提供無索償折扣,最高30%
投保時限:65歲以下人士不設投保時限,65歲或以上只可在計劃推出首年投保
核保要求:從未投保人士須接受醫療核保
等候期:病人的保單設一年等候期,在第二及第三年索償,分別獲賠25%及50%,第4年期獲賠100%
續保:保證終身續保,保單具可攜性,轉職時可將保單及連帶優惠轉到其他保險公司(包括累積的無索償優惠)
索償糾紛:政府設醫療保險索償仲裁機制,處理醫保計劃下的糾紛
資料來源:食物及衞生局
80後女青年
寧買貴啲要賠足
【本報訊】醫保計劃瞄準年輕一輩,但剛大學畢業的80後梁小姐(圖)直指計劃「賠唔足」,不能吸引收入及儲蓄有限的年輕人購買,她表示寧願繼續現有的醫療加人壽保險,雖然月費逾600元,但一旦出事要住院,保險公司會賠足。
今年23歲、從事市場推廣工作的梁小姐月入約一萬月,早前購買了保險,「讀大學時試過打波受傷入私家醫院,先知道原來收費真係好貴,之後就覺得有需要買醫療保險」。她表示政府建議的醫保計劃將提供七折優惠,月費在100元以下,但由於不能賠足,她的儲蓄又不多,擔心一旦要做大手術,隨時「一鋪清袋」,故寧願保留現有的保險計劃。
退休工程師
着數過原本嗰份
【本報訊】現年65歲的退休工程師梁廣灝(圖),現時與妻子每人每月的醫療保費約1,000元,全是60歲以前開始購買,若政府落實自願醫保計劃,梁表示願意參加,「必要時咪供多一份」。
他說現時夫婦參加的醫療保險,保障範圍只包括最基本的門診、住院服務,即使手術也設有手術費上限,「肯定唔係最豪華嗰啲,但咁嘅年紀,完全唔買又唔得,惟有喺60歲之前買定」。
他表示,政府建議的自願醫療保險計劃,雖然長者的個人保費較貴,但保障範圍更廣,而且享有政府資助,認為利多於弊較着數,「如果到時覺得冇需要供兩份,多數會取消原本供開嗰份,保留自願醫保計劃」。
中產之聲主席
冇扣稅條氣唔順
【本報訊】中產之聲主席李子榮(圖)一家三口,月入約6萬元,全家均有買醫療保險,每年保費約1.9萬元。他及太太48歲,女兒20歲,以諮詢文件列出的保費計劃計算,若轉購將來的自願醫保保單,每年保費只需6,600元。但他擔心政府是否有「㩒低」保費之嫌,將來實施時實際的保費會較貴。
李又指,今次醫保計劃有一定吸引力,但仍未決定是否會將現時保單轉往新的自願醫保計劃。政府建議的計劃仍有很多問題未解決,如承保哪種手術、保障額及如何規管保費增加等。他對於政府不設扣稅感不滿,「中產已經交咗稅補貼政府醫療開支,如果冇扣稅,條氣唔順」;扣稅稅額雖然少,但有鼓勵作用。
長期病患者
沒明顯保障作用
【本報訊】29歲的許先生(圖)是乙型肝炎帶菌者,亦患有糖尿病,與太太月入合共約四萬元,由於他是長期病患者,曾被保險公司拒諸門外。雖然政府提出的醫保計劃規定保險公司不能拒保,但長期病患者的保費較一般人高最多兩倍,即使計劃推出首半年至一年有七折優惠,亦未必有能力負擔。
許先生現時需定期到門診覆診,監察糖尿病控制情況及乙肝有否惡化;將來新計劃的保障範圍不包括門診,只賠償住院費用,加上有等候期,對他沒有明顯保障作用,吸引力不大,他未必會投保。但他指,當他踏入40多歲時或會購買,因為踏入中年後身體毛病較多,投保後能獲得醫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