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集既甜且苦,通宵達旦萬事失趣。平常甚少機會伺候電視機前天天等候,待整套劇集上市買回家一口氣看完才過足癮。
對上一次通宵一口氣喫得美滿回甘的劇集是《雍正皇朝》,縱使結尾倉促兼過份戲劇化卻對整體說來未致破壞。
國慶不慶本來沒實質假期意義,員工長假總算給自己帶來心理鬆弛,正好看完《都鐸皇朝》TheTudors結局第四季的十集,過足戲癮。不要問歷史是否完全吻合,反正歷史大部份由人執筆,主觀之餘又需為政治化妝,極難忠於歷史。最低限度,它清楚陳列英國冒起緣由,亨利第八及其女兒伊利沙伯統治大半世紀。
亨利一生六個妻子無數情婦姘頭,她們如何被推上斷頭台?伊利沙伯既非兒子也非長女何解成為一國之君兼被稱童貞女皇?蘇格蘭如何併入英國版圖?看過Tudors一一以戲劇情節解答起碼沒有捧讀歷史書的沈悶。
《都鐸皇朝》推出初期,觀眾都疑問面形瘦削富時代氣息的JOHNTHANRHYSMEYERS如何演繹古人?事實證明由頭到尾,四季數十集,從年輕到歲暮MEYERS演來虎虎生輝,一眾配角全皆好手,攝影、特技效果、服裝、建築無不看來折服,真是一套當世不可多得電視歷史故事劇集。看過都鐸再重看姬白蘭芝主演當年理應奪得金像影后名作《伊利沙伯》作為下集,再追《AnneoftheThousandDays》當前傳,如若加插雲妮莎烈格芙與格蓮達積信鬥戲的《Mary,QueenofScots》則更完美好味。
P.S.更正:周一《雞有雞味魚有魚味》之菜菔子應為萊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