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波中踭 男童一度停呼吸

打波中踭 男童一度停呼吸

【本報訊】青少年參加團體運動比賽,難免有身體碰撞,但一下無情力的「鬆踭」,隨時成為殺人武器。明愛醫院報告一宗14歲少男參加欖球比賽時,被對方一名球員的手肘撞到胸壁引發心臟震盪(commotiocordis)險死個案,患者一度呼吸及脈搏停止,幸立即獲急救保命,入院三日後始完全蘇醒,並無嚴重後遺症。

心臟震盪生存率只16%

事發於07年7月,患者出事前健康正常,參加一場校際欖球比賽時,突被對方球員的手肘撞擊胸壁,隨即陷入昏迷,脈搏及呼吸也停止,急救人員立即為他進行心肺復蘇,按壓心臟及進行人工呼吸。救護員四分鐘後到場,發現他有心室顫動,即用自動體外去顫器急救,並送院治療。
患者抵達明愛醫院急症室後需插喉呼吸,檢查發現是撞擊引發的心臟震盪,情況穩定後送入兒科深切治療病房觀察,患者三日後完全清醒,心臟功能亦逐步恢復,留醫一周後出院,兩個月後可上學,並可繼續打欖球,有關個案詳情已刊登在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
負責此個案的急症科醫生指,心臟震盪的死亡率很高,患者的生存率只有16%,但研究顯示若能在出事一分鐘及兩分鐘內獲急救,生存機率分別達100%及92%,若超過六分鐘則降至25%。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心臟的運作主要靠穩定的生物電流輸出訊息,一旦在特定時段受到外力撞擊,有機會打亂了心臟運作,導致亂跳,甚至停頓,但只要急救及時,「可以只係心口揼一下,或者持續做心外壓,個心就可以恢復運作。」但若出事時無人協助搶救,患者便因心臟停止運作導致腦部受損。除了身體撞擊,「食波餅」打正胸口也有機會中招。他表示心臟震盪不常見,本港每年只有一、兩宗。